永登教场村产业帮扶托起农民致富梦

29.10.2015  04:05

村民陈国谦的大棚里辣椒长势喜人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走进位于永登县柳树乡政府以东15公里外的教场村,只见勤劳的村民早已将饱满而黄灿灿的玉米收回家,晾晒在了自家的院内屋后,串串悬挂在屋檐下的大红辣椒,把整个农家小院装扮得格外耀眼。秋日暖阳里的教场村满眼都是丰收的景象。

    来到被群山环绕着的村子中心,只见新建的二层村委会楼的外墙全是一色的青砖,门前用松木搭建起的数十米高的仿古“哨楼”与路边一段仿古城墙交相辉映,牌楼两面分别挂着书写有“教场”、“尚武”字样的牌匾。原来这独具特色的建筑源于村子的历史。据传清乾隆六年,这里曾是教练军兵的场所,而地理位置又是绵延入沟,沟叫教场沟,教场村也因此沟而得名。

    在村主任李玉栋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贫困户李玉生家。他家院外有个大铁门,里面停放着农运车,侧面有个小栅栏门,是专门养殖羊只的大棚。“这些羊是政府今年帮扶给我们的帮扶羊,人均1只,我自己又添了2只,总共10只,三年就能翻番。”李玉生介绍说。院门口通着自来水,往里走,便能看见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院落,房屋外墙全都贴上了瓷砖,给人一种整洁的感觉。进入屋内放在桌上的“全家福”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照片里三世同堂的8口之家,亲密和谐,其乐融融。“以前家里情况还可以,但自打前两年盖房子,给两个儿子娶媳妇,导致家里成了贫困户。不过好在有政府的扶持帮助,虽然我们一家人多,但全家人团结一心,共同致富,今年两个儿子都带着媳妇外出打工挣钱了,我除了养羊增加收入外,听说村上年底要引来引大入秦工程的水,人均能新增加1.5亩水浇地,加上为贫困户提供的一座温室大棚的收入,我家脱贫没有问题。”李玉生欣慰地说。

    随后我们来到省住建厅厅长杨咏中的帮扶户李清和家中,他正忙着剥玉米粒。“今年种了3亩多地的玉米,收成还不错,另外我还养着200多只羊,村上现在给贫困户新建日光温室,明年我计划也要种些辣椒。因为辣椒品质好,不愁卖不出去。”李清和底气十足地告诉记者。他86岁的老母亲说:“国家政策现在这么好,只要娃娃们肯吃苦,好好干,相信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据柳树乡党委副书记王作纲介绍,教场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按照“六个精准”要求,以“筑牢基础、强化设施、扶持产业、改善环境、加强组织”为突破口,借力联扶单位、整合社会力量,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形成了省、市、县、乡、村、社六级联动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格局。该村共实施了扶贫项目24个,总投资达到1427万元,通过近一年来对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大部分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了8000元。

    采访中,教场村支部书记李发奇告诉记者,为筑牢扶贫基础,各帮扶单位下派的驻村干部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找准因病、因婚、因学、因灾等致贫原因,采取“一对一”、“二对一”的帮扶方式对全村56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2015年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硬化道路17.9公里、砂化道路12.3公里,开发水源地2处,新建特色观光农家院3院、标准化观光温室大棚1座,改造农村危房8户37间560平方米。尤其在扶持富民产业方面,推广种植双垄沟播玉米2290亩,还准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新增水浇地1500亩,人均1.5亩,并为56户精准扶贫户新建56座日光温室,对原有38座日光温室进行改造提升;引进良种羊1065只,人均增加1只;发展科技养殖户17户,年底牛羊存栏达到21966(头)只;劳务输转509人,实现劳务收入340多万元。

看看,“三城行动”具体有哪些计划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星明)《兰州市建设山水城兰州日报
甘肃省严禁借兰洽会名义突击花钱
    每日甘肃网7月1日讯 (兰州晨报记者王钊)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