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永登县山区村合作社:鼓励村民入股 吸纳老人务工

29.04.2018  18:22

  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29日电 (杨娜 张婧)在西北的山间,李发奇创办了永登县恒发养殖专业合作社,把祖祖辈辈放养的羊群圈起来饲养。经过10年的探索,今年38岁的李发奇陆续创办的养殖、种植合作社已经规模化稳定发展。

4月下旬,兰州市永登县柳树镇教场村党支部书记李发奇在由自己创办的恒发养殖专业合作社内工作。

  李发奇是兰州市永登县柳树镇教场村党支部书记。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教场村作为永登县典型的山区村,脆弱的自然环境导致村级经济发展严重不足。

  “当时,家里人都觉得我在冒险,说我是‘冒险家’。”4月下旬,李发奇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说,当年,他拿出自己的所有存款,朋友帮忙担保贷款,共凑了三十多万元,购进七八百只羊。家里祖辈养羊为他从事养殖事业带来了一定的经验,事必躬亲也让他的养殖场在开办初期就有了可观的盈利。

图为养殖场饲养的肉牛。

  “我现在用眼睛看,一只羊的毛重,偏差不会超过一两斤。”十年的摸索和尝试,让李发奇拥有了一定的养殖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思考,怎样通过这样的模式,帮助更多的村民摆脱贫困,让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好的生活。

  在开办养殖场之前,李发奇已经在教场村工作了近十年,从司机到文书,再到后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土生土长于此地的他清楚每一户村民甚至是每一个人的生活状况,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并开始着手制定相关的帮扶措施。

图为教场村村民李翻龙在检查大棚里辣椒的长势。作为经营大户,他经营了12个蔬菜大棚,加入了当地的种植合作社,帮助周边村民脱贫。

  养殖合作社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李发奇开始流转土地进行饲草种植,并开办恒元种植合作社,搭建温室大棚,鼓励村民们入股合作社,吸纳更多的村民在养殖、种植合作社打工,提高收入。

  针对贫困户无资金、缺技术的客观事实,2015年开始,李发奇开始在教场村尝试“母羊入股、年底分红、三年翻番”的发展模式,吸收村里缺乏养殖技术和规模的贫困户以母羊入股,并通过3年时间使贫困户人均增收达到130%。

  在恒发养殖合作社的饲养圈舍内,工人们打扫牛棚,添加饲草,并对牛羊进行定期的放养以增强他们的疾病抵御能力。李发奇表示,只要是贫困户来合作社应聘工作,一律优先考虑,种植大棚内,几乎都是年过五旬的老人在打工,通过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在永登县做生意的李翻龙是在永登县做生意的李翻龙是恒元种植合作社的成员,从县城回来,他经营了12个温室大棚,并带动周围的农户就业,把在外打工收入不稳定的群体吸引回来,从事大棚经营,抱团发展。

  浇水、挂秧、采摘辣椒等工作对于因为身体、年龄原因无法在外找到适合工作的村民来说,是一举多得的活计。农忙时间可以兼顾种地,农闲时节也可以有一部分可观的收入。李翻龙称,自己作为合作社成员,有义务帮助更多的村民让他们通过劳动增收致富。

  为了进一步打消村民入股合作社的顾虑,李发奇带头入股,以“兜底”的形式鼓励他们开展养殖、种植。每年为建档立卡户发放的500元分红,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同时更是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眼下,“冒险家”李发奇又有了新的想法。抓住农村“三变”改革,准备将村里2200余亩新整理出的土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入股到合作社,在传统种养模式的基础上,加入蔬果采摘、自助烧烤等旅游项目,逐步打造集循环农业、旅游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小型田园综合体,把村民带到产业发展的链条上,让扶贫、脱贫成为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