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注水”润民心——天水市麦积区倾力打造民生工程侧记
绚丽多彩的渭河夜景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清波驻辉、流光溢彩的渭河两岸便成了麦积当地群众休闲愉悦的最佳去处。人们在尽情享受温馨时光的同时,会情不自禁地品味这座因“天河注水”而闻名于世的西北小城的勃勃生机和独特韵味。
“空气清新,环境舒心,特别是看着清澈的河水,心情也豁然开朗了许多,这才是我们老年人特别想要的散步、健身的地方……”采访中,正在渭河北堤打太极拳的王大爷说起渭河新景观,毫不掩饰喜悦之情、脱口而出。
麦积区是甘肃省和天水市的“东大门”,地处渭河中上游,境内流域长达360多公里。悠悠渭河,千年而下,滋养了世代勤劳朴素的延河百姓,是麦积人民心目中永远的“母亲河”。
历史上,渭河水量充沛,发挥着泄洪、排涝、浇灌的重要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渭河逐渐变为季节性河流,汛期流量暴涨暴落,安全形势严峻;非汛期干旱少水、甚至断流,河道杂草丛生,污水横流,满眼苍凉。
水是城之魂,河是魂之载。2011年,作为渭河主流域区的麦积区积极顺应群众的期盼,开始着手组织实施,他们广纳民情民意,充分调研论证,从提高防洪能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角度出发,大胆启动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旨在通过水景观、水生态、水文化建设,精心打造“一河两岸三桥”城市新景观,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心关注和广泛支持。建成中隔墙、亲水平台、音乐喷泉、演艺广场、南北子堤绿化……随着工程持续推进,渭河“娇容”日新月异,成了老百姓饭后茶余津津乐道的话题。
建起“水”工程 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采访中,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水”工程,渭河治理工程河内部分先后实施了河道疏浚、中隔墙、橡胶坝、滨河生态公园、两岸大堤加固改建及水情预报系统等13项工程;河外部分同时启建了南堤加固改建及景观、北子堤生态公园、滨河北路东延段景观等工程。
站在渭河1号桥中俯视河面,可以清晰地看到,蜿蜒向前的中隔墙象一条长龙,将宽敞的河道一分为二,南面按百年一遇标准建成的排洪区,滚滚渭水穿城而过;北面53.9万平方米的蓄水区,犹如一汪清澈的眼泪“镶嵌”在麦积城中,水中游鱼穿梭,河面清风徐徐,两岸绿荫片片,水鸟翔集,碧水蓝天,一派“陇上小江南”胜景。
徜徉于渭河南堤优美的绿色小道,充满地域风情的浮雕建筑和绿林小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姜维、李广等天水历史名人,秦腔、快板等天水名俗,麦积烟雨、伏羲卦台等秦州八景,二十四孝图及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和石窟文化等为主题的天水历史文化元素随处可见。而北堤盛大的音乐喷泉精心编排的以“锦绣麦积”、“天河热土”、“羲皇故里”、“和谐中国”四个乐章为主题的《龙城水韵》大型水景表演,更彰显了天水文化的久远深厚和对伟大祖国的讴歌赞美。
唱响“水”旋律 民生工程润民心
最是温馨夜幕降临时,这是当地群众共同美好的记忆。每当入夜,音乐广场主题乐曲飘然响起,渭河中心的喷泉便伴着两岸翻飞的灯光开始喷涌舞动,映着清粼粼的河水,整个渭河两岸流光溢彩、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
据河道管理处负责人介绍,目前,除北子堤滨河生态公园正在实施15个广场基础和园路步道、景观绿化、防护栏、亲水平台以及两岸三桥监控照明系统工程正在加紧实施外,其余建设内容均已完工并向群众开放。
项目建设,民生为本,这是当地政府在转型发展中打造民生工程的唯一理念。“渭河环境治理工程将与渭滨北路景观长廊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广大老百姓休闲、健身、娱乐的又一公共场所,对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群众宜居幸福指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麦积区委书记张智明说。
“该工程将产生三方面的效益:一是防洪能力由以前的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防洪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二是新增出400多亩城市绿地,提高了城市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三是陇东南乃至甘肃“第一高”的渭河水面大型主题音乐喷泉,必将带动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吸引更多客人来天水旅游观光”麦积区长成少平说。(通讯员 吴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