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深山水文"守望者":29载逆雨而动 熟知暴雨"脾气"

05.05.2022  23:41

  中新网兰州5月5日电 (冯志军 张金芳 熊雅丽)“下雨的时候,别人都往家里躲,阿爸就往水文站断面跑,看水位、测流量、报水情……”伴随着儿时一幕幕刻骨铭心的记忆,年近五旬的甘肃多坝水文站站长常福,在暴风骤雨的日日夜夜中,独自一人在人烟稀少的水文测站坚守了29年。

  多坝水文站位于甘肃甘南州卓尼县木耳镇多坝村,是洮河一级支流大峪沟控制站,承担着大峪沟水位、流量、冰情、降水量、蒸发量等监测任务和多个河段洪水调查任务,以及向甘肃省防汛部门及当地政府部门的水情拍报任务。当地高海拔紫外线强,冬季室外最低温度近零下30摄氏度,自然条件十分艰苦。

图为常福昌测量水域蒸发量。(资料图) 甘肃省水利厅供图

  “阿爸是在多坝站退休的,我五六岁时就被带到站上生活。”个头瘦高、皮肤黝黑的常福昌总带着憨厚的笑容,可能因为常年一个人驻守测站,说话时略带些紧张和拘束。他回忆说,20世纪90年代,多坝站只有几间破旧的土坯房,离县城10公里,取暖做饭用的是煤炉子,生活用水就是将挑来的河水澄清后使用。

  18岁那年,常福昌在父亲耳濡目染中接过了“水文接力棒”。“刚工作每月几十元工资,朋友们当时拉木头、挖草药,一天能挣上百元,他们都劝我一起干。”他说,当时也动摇犹豫过,进退两难的时候,想起阿爸的谆谆教诲便留了下来。后来,他多次放弃调离这里的机会,主动请缨坚守下来。

  长年在测站一线工作,首先需要克服孤独寂寞,更需要挺得住艰难和苦累的毅力。平常没有机会与人交流,只能和雪域高原、青山绿水诉说衷肠。凭着多年不断钻研,他逐渐成长为既掌握传统水文工作经验,又能充分适应新勘测技术的业务能手。2003年,他被任命为多坝站站长,扛起了更多责任。

图为常福昌测量河流水面高程。(资料图) 甘肃省水利厅供图

  每年冬季,水尺周围会结着一层厚厚的冰,常福昌每天看水位前先要破冰,一个来回下来需要一两个小时。每年长达半年的汛期,他需要24小时在岗,每天进行4次水文观测作业……没有节假日也没有双休日,遇到暴雨洪水,还要加密观测频次,测验、分析计算、水情拍报、资料整编的任务更加繁重。

  29年的坚守,让常福昌非常熟悉大峪沟的“脾气”:下雨的时候,河里如果起一层水蒸气,2至3小时内准有一场大暴雨。让他记忆犹新的是,所经历过最大的一场洪水,一个人历时一天一夜,脖子上挂着秒表和信号铃,衣服里装着记载纸和铅笔,手上拿着测深杆,不要说吃饭,水都忘记喝了,“等到洪水过去,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的时候,才发现喉咙发不出声音了”。

  多年来,在常福昌的努力下,多坝站进行了站房和缆道房新建、测验设施设备改造等,降蒸观测场面貌一新,配备了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架设了水文缆道测流系统,安装了雷达水位计、融雪式雨量计;水文测验设施设备不断更新,测报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还配备了电视、灶具、洗衣机等,彻底改变了落后陈旧的测站状况。

  如今,除了汛期下雨时,常福昌再不需要每天到河边看水位,通过显示器就能了解实时信息。在工作之余,他在测站院内种上了各类花草蔬菜,四处散发着绿色的气息,与当地宜人风景相得益彰。

  29年来,为守护一条河流安全,奔流不息的河水从未离开过常福昌的视线。(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