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科技与兰州共赢

12.08.2015  10:08

2014年3月,兰州科天水性科技产业园奠基开工,并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预计到今年9月底,企业所有在建项目将竣工投产,明年即可实现企业的完全正常运营。一条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环保高科技材料产业链落户兰州新区,对兰州的产业升级跨越发展具备什么样的示范效果和意义,在8月5日召开的2025中国制造中国(兰州)国际水性科技产业大会上都给出了明确答案。

水性科技以水代替有机溶剂制备的高分子统称水基高分子,无毒无味无污染,是高分子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未来环保产业的基础材料。而立足兰州的水性科天,拥有亚洲最大水性聚氨酯生产线,拥有专利13项,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中国水性聚氨酯技术创新产业的龙头企业。项目全面投产后将达年产20万吨的水性树脂生产能力,是亚洲最大的水性聚氨酯生产线。这是水性科技产业链落户兰州新区的第一重意义,为兰州带来了最前沿、最具潜力的产业链,为兰州的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

作为业内翘楚的水性科天为什么会选择落户兰州,最根本的一条是共同具有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兰州曾经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之一,而今天的兰州作为全国空气治理效果最好的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环境保护的一面旗帜。在水性科天看来,兰州人民和科天人有着共同的理想,都致力于兰州的环保事业,兰州各级政府又不遗余力地支持环保产业,这是水性科天选择扎根兰州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不管是新区还是主城区,在兰州的整体发展思路上,实施青山绿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是不可动摇的信念。正是发展观和价值观的高度契合才促成了这桩“美满姻缘”。国务院在批复兰州新区成立时曾赋予“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任,但这个承接任务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是简单的企业搬迁和重复建设,更不是把“三高”落后产能异地复活。正如虞海燕书记在接受央视《今日关注》栏目专访中所说,要“又好又快”,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发展速度。打造一条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水性科技产业链,无疑是这一发展战略最好的示范点。

虞海燕书记在大会上说,我国第一个水性科技产业园落户兰州新区,填补了甘肃乃至西部地区水性高分子材料市场空白,相信通过这次产业大会的召开,必将有力助推兰州水性科技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促进我市生态环保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区域产业层次、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以国际水性科技产业大会打造兰州的经济发展新亮点,切实贯彻落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的实施,进一步凸显了兰州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效应,这是引进水性科技产业落户兰州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