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一方水土 实现永续发展——安定区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纪实
12.10.2018 12:25
本文来源: 林业厅
数十年来,安定区始终把防治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生态经济作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在这片干旱半干旱地区探索出了一条从“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到基本解决温饱,再到稳定解决温饱并向小康迈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薛 砚
坚持水保立区 改善群众生活
山多川少,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曾经的安定区生态环境恶劣,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80毫米左右,年平均土壤流失量可达2052万吨。
73岁的席宝山是安定区高峰乡红光村的村民,曾经的苦日子他记忆犹新:“以前住的土窑洞,吃的救济粮,喝的拉运水,最苦的还是土地产量上不去。我们的地都在半山梁上,又陡又窄。一下雨,土就松了,种的洋芋、麦子就被冲走了。”
“种一坡、收一车、打一斗、煮一锅”,正是这片贫瘠土地上农民广种薄收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坚持“水保立区”,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了大规模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从大修梯田的艰辛探索,到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草路电统一规划的综合治理,再到如今把治理水土流失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综合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提升,走出了一条科学治理水土流失的路子。
全国水土流失防治工程、黄河上中游地区治沟骨干工程、黄河水保生态工程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一项项重点工程的实施,让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26平方公里,其中兴修梯田184万亩,造林保存138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35.7%,坡耕地治理程度达到86%,现有工程措施每年可拦泥1200多万吨,年平均流失泥沙量由治理前的2052万吨下降到现在的852万吨,基本实现了“土不下山,泥不出沟,就地拦蓄”的目标。
借助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今年,红光村的山头变成了层层叠叠的梯田。看到眼前的一切,席宝山感到很振奋:“梯田一修,地宽了,平整了,农作物冲不走了,农机也能开进去,我们也省力。以前种上洋芋、麦子挣不了多少钱,现在不用担心产量,收入马上就翻番了哩。”
既要治山治水 更要增收致富
多年来,安定区立足水保生态建设成果的资源优势,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使马铃薯、畜草、劳务和蔬菜四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坡耕地修成梯田后,安定区持续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梯田+黑膜马铃薯”和“梯田+全膜玉米”成为全区发展旱作农业的主要种植模式,现有梯田在正常年景每年粮食增产可达12.5万吨。有关数据显示,通过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资源利用体系建设,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可提高20%以上,实现粮食增产30%到50%。
有了“三保田”,以往只会种马铃薯和玉米的村民们心思活了起来,蔬菜和牧草产业成为他们增收致富的新希望、新引擎。
“我们乡是安定区海拔最高的乡镇,气候非常适合发展高原夏菜种植,但坡耕地多,想要大面积种植蔬菜比较困难。”高峰乡乡长王小军介绍说,“去年,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在我们乡实施后,全乡的土地都得到平整、拓宽,地力也渐渐得到调整恢复。目前,我们已经在4个村里整合8000亩地种植甘蓝、菜花等蔬菜,产量高、品质也好,相比马铃薯,每亩地农民平均可增收3000元左右。”
大面积的梯田建设也给红光村村民汪占元带来了发展机遇,今年他承包了18亩地用于种燕麦。
“村里被撂荒的土地修成梯田后,我就想大面积地种草,割草机开进去也方便,一亩差不多能挣1000多元,今年长势还可以,我这些地差不多能挣近2万元。”汪占元对自己的产业选择很有信心。“只要地好,种马铃薯、燕麦或是蔬菜,都能挣上钱。”
筑牢生态底线 全面预防保护
保一方水土,得加强监督执法,防止人为水土流失。
去年,安定区水土保持局对区内在建的宝兰客运专线工程、兰渝铁路工程、甘肃省引洮二期供水工程等7个大型建设项目进行了逐一检查,对存在问题的S227头寨子至渭源公路改建工程(大泉湾至永定段)、甘肃省引洮二期供水工程(安定段)、S209线改建工程下发《水土保持行政责令改正通知书》,督促其整改落实。
除此之外,安定区水保局还对区内41家砖瓦建材企业开展了6次监督检查工作,重点督促生产企业落实了开挖面的削坡绿化措施和废渣的回填处理措施,目前针对安定区内砖瓦厂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已步入常态化,10家采石厂也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安定区野外放牧现象日渐增多,对流域治理成果造成严重威胁。针对这一问题,安定区水保局组织执法人员对重点治理区每月开展一次不定期的巡回检查,与乡镇积极衔接,依法查处违法放牧行为,野外放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林草植被得到保护恢复。
“我们的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通过严格管制生产建设项目和活动,加强监督执法,禁止过度放牧、无序采矿等行为,从源头上防止了人为水土流失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筑牢了生态底线。”安定区水土保持局有关负责人说。
本文来源: 林业厅
12.10.2018 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