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今年着力改善民生GDP预期增8%

29.01.2015  12:57

  原标题:今年着力改善民生GDP预期增8%

   中国甘肃网1月29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方言)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对省政府而言,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刘伟平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的工作作了精心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GDP增长8%,CPI涨幅控制在3%以内。2015年的预期目标体现了新常态的趋势性、稳增长的必要性、调结构的紧迫性。刘伟平说,省政府将正视和积极应对新常态下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全面完成预期目标。

  总体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

  进出口总额增长7%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十二五”控制指标。

  为老百姓办10项好27件民生实事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刘伟平代表省政府承诺,2015年要为老百姓办好10项27件民生实事:

  1.实施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扶持1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

  2.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城市低保标准10%;提高农村低保标准11%,使一二类低保户实现政策性脱贫;提高农村五保省级补助标准40%;提高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标准10%;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10%;提高全省失业保险金标准10%;为困难弱势群体法律援助案均补贴1500元;提高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标准;为重度残疾人家庭发放护理补贴;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百千万”工程。

  3.新建公共租赁住房4.08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9.81万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4万户。

  4.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在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依托现有小学建设幼儿园。

  5.在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县级医院建设重点专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人均320元提高到380元。

  6.建设乡村(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7.解决126.5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建设1万公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8.实施3.15万户15.4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9.建设县乡便民市场;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

  10.建设乡镇(街道)平安与便民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工作要点

  简政放权

  推进省政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政务服务网“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提高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省属国有企业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扎实推进酒钢等5户企业改革试点,完善省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办法,适当提高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省市县三级政府性债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创新竞争性领域财政资金投入方式,设立财政参股的技术创新驱动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贷款融资担保基金。

  城乡一体化

  在新型城镇化试点县镇推进户籍、土地、财政、商贸、社保、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配套改革,研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基本完成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组织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

  结构调整

  加快重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生物质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等创新创业示范园建设,争取国家批准兰州市生物医药集聚发展实施方案。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以上,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以上。加快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支持实施一批技术装备提升、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大宗原材料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等技改项目。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

  项目建设

  瞄准三大基础建设和四大产业方向,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00亿元,增长20%。开工建设高速公路5条700公里、续建11条1530公里,建成高速公路3条300公里、一级公路2条170公里。加快推进兰州至张掖三四线、天平铁路南延线、天水和平凉机场、白龙江引水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酒泉风电基地二期后续500万千瓦项目前期工作、新增装机300万千瓦,加快河西7个百万千瓦光电基地建设、新增装机100万千瓦,力争全省风电、光电并网装机容量分别增加300万和100万千瓦。谋划实施先进高载能及新能源相关产业项目,提升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配套发展水平,构建河西新能源产业体系,加快陇东能源基地建设,争取将陇东地区列为国家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加大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力度,提升天水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

  兰州新区

  加快推进兰州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以高新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产业规划为导向,面向国内外精准招商,高起点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引进有实力的营运商在兰州新区设立数据中心,加快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支持兰州城区企业“出城入园”,推动市州“飞地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力争6月通过验收并封关运营。积极争取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开工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继续完善道路、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打造具有一流服务水平的国家级新区。

  扶贫攻坚

  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8个贫困县为重点,实施精准扶贫,落实项目审批到县、资金整合到县措施,强化县一级扶贫主体责任和省市监管责任。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到80%,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继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在实施整体搬迁的前提下,尊重群众意愿,采取多种方式妥善迁置,支持整体搬迁农民下山入川、出村进镇、离乡进城。

  循环经济

  推进兰州和武威再生资源回收试点城市、酒泉和敦煌国家级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全面完成35个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开展嘉峪关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推进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城市矿产”示范项目建设。完善提高已建成的11条产业链,建成其余5条产业链。完成100户示范企业培育任务,争取一批企业跻身国家示范企业行列。完成黄标车、老旧机动车和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强化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和定量化管理。

  文化发展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实施“历史再现”工程和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程,完成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物本体保护和遗产监测项目、重点区段长城保护加固工程。实施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重大项目,加快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加快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加快20个旅游大景区建设,推进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兰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落实好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5%。

  生态治理

  继续推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等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两江一水”流域综合治理、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面积300万亩。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努力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污染防治年度任务。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加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探索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对外开放

  深入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构建交通物流网络,提升中川机场国际航空口岸对外运营水平,拓展国际快件和货运直航业务。加快敦煌、嘉峪关航空口岸对外开放。推进兰州铁路综合货场建设,提升兰州铁路枢纽对外开放水平。开通兰州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国际航班,实现中欧货运班列“天马号”常态化运营。发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作用,加快国际陆港建设。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产品展销和项目推介活动,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出口额增长15%。

  保障民生

  新增城镇就业40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500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继续提高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待遇水平。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把符合条件的存量房转为公租房,使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更多家庭。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化解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机制和基层维稳应急处置机制,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责任管理,构建食品药品风险防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