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财政”助推转型升级发展

03.03.2015  03:02

    3月1日,甘肃省财政厅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甘肃省省级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今年甘肃省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均合计1806.05亿元,收支平衡。其中,教育、农林、社保、交通运输等四项支出占比最大。在具体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仍是甘肃省2015年财政支出的主流。其中教育支出以56.76亿元位居第一,其次是农林水支出54.87亿元,交通运输支出37.7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14亿元。而在总额达16.28亿元的住房保障支出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就达到了12.13亿元。

    “民生财政”,顾名思义,就是在支出结构中,用于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较高比例甚至处于主导地位的财政。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现在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的内容和内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的民生问题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现在,民生投入更多的是发生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这些民生问题,首先关系到的是实现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从“建设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变,就是为了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健康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使绝大多数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关系到的是社会能否公平正义。其次,从“建设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变,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但是,走到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世界第一制成品大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继续这条路显然已经遇到难以克服的瓶颈,唯有转变经济结构,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才能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而提振消费信心,只有大幅增加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百姓消费起来才会有底气,巨大的消费需求也才能持续释放。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关键时期。要聚焦转型升级发展这个中心任务,更加注重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共同拉动,更加注重经济、文化、生态三大平台协同支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同发力,这些都离不开“建设财政”向“民生财政”进行转型升级。换个角度看,“民生财政”正是助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提高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