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生幸福之花常开 上半年甘肃省发展改革之民生保障
民生是发展的根本。
尽管面临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但省委省政府坚持惠民利民安民导向却始终如一。
上半年在财政收入增速趋缓、刚性支出增加的情况下,我省不断“加码”民生投入,省财政完成民生支出1120.88亿元、占总支出的81.44%,较上年同期提高2.75个百分点。
在民生财政的阳光沐浴下,甘肃保持了就业稳定、教育均衡、收入增长、社保不断完善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增长9.2%;年初确定的10项27件为民实事正在有序推进;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3%和11.6%,增幅均居全国第3位。
一组组鲜活而真实的数据,充分彰现出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交出了一份丰厚的民生“期中答卷”,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投入增加凸显民生优先部署
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
上半年经济形势严峻,省委省政府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集中力量解决最突出的民生问题,因而使民生投入不降反升。
教育均衡一直是学生家长很牵心的热点。我省积极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优化布局,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今年,我省出台了《2015年甘肃省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和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实施办法》和《2015年甘肃省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办法》,在高考招生录取中,继续面向贫困地区考生和农村考生实施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等一系列倾斜录取计划。在这些计划的实施下,一大批重点高校单独拿出招生计划面向我省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招生。这一惠民举措促进了教育公平,畅通了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
社会保障关系国计民生,涉及群众最切身的利益。在民生财政的保障下,全省城乡群众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方面全民医保体系不断健全,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53%,41个县被列为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分级诊疗、医师多点执业和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稳步推进;社会保障方面,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稳妥推进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市低保标准、失业保险金、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提高10%,五项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5.87%,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67%。
“不进城、不见人,这么大的专家就能给看病,这网络太神奇了。”7月27日,在武山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陈香兰,通过甘肃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接受了两位专家的联合会诊。两位专家一位来自台湾、一位是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主任黄晏。经过几年的实践,甘肃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已延伸到了偏远山区。
过去几年间,为民办实事是人民群众最为满意的事。今年,我省先后统筹推进10项27件为民实事,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已下达为民办实事资金335亿元,完成预算的89%。其中,提高农村五保省级补助标准、全省失业保险金标准等7件实事,已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对一二类农村低保户补助标准再次提高,对企业在职、下岗和退休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标准提高10%;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17件实事,正在有序推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