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2015民生关键词

09.02.2015  10:44

    原标题:顺应百姓需求期盼做大做好民生蛋糕扫描2015民生关键词

    资料照片

    2月6日,市财政局局长张鹏举提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关于兰州市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全市及市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今年,我市财政预算报告上增幅最大的支出,就是民生保障类支出。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专项支出30561万元,比上年初增长58.1%;医疗卫生支出38106万元,比上年初增长37.67%;教育方面专项支出98537万元,比上年初增长15.16%。张鹏举表示,这是“建设财政”向“民生财政”逐渐转移的佐证。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劳有所得,这是老百姓的共同追求。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事关千家万户,打破资源配置不公,更多体现公平性和均衡化,是百姓的强烈呼声,也是广大民众的期盼。

     A教育关键词:均衡

    现状:群众期盼“上好学

    去年,西固区教育局与兰炼总校签署“一体化”办学协议。按照协议,兰炼一校初中部与兰州九十二中实行一体化办学,成立兰炼一中附属初中。兰炼一中附属初中将在兰炼一中名校的带动引领下,力争学校教育质量、特色内涵发展有显著提升。这让家在兰州九十二中附近的市民刘国玲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原来,兰州九十二中的教学质量一直都不能让刘国玲满意。一心想着给即将上初中的儿子找个好点的学校。但是,好学校离家远,自己又在城关区上班,工作和儿子都让她放心不下。听说兰州九十二中成为兰炼一中附属初中的消息后,她的儿子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学校了。

    破题:打造大兰州教育空间格局

    今年,全市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有效解决“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根据日前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的《关于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发展的意见》,以及《兰州市扩大教育资源和调整结构布局工作方案》、《兰州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出城入园工作方案》,我市将实施“三区合奏、城乡互动,三建三办、扩大资源”的发展策略,稳步推进教育增量扩容,进一步优化学校结构布局,逐步形成主城区、兰州新区、东部新城区各有侧重、科学合理的大兰州教育空间格局,为破解教育资源总量结构性短缺难题,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措施:一校管多校强校带弱校

    今年我市将选择若干所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学校作为集团总校,以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为重点,推广实行“一校管多校、强校带弱校”的教育集团模式,采取整体合并、完全托管、协约联盟、结对帮扶等形式,推进区域内学校办学模式的集团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像千千万万个刘国玲这样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就近接受优质教育了。

     B就业关键词:万企计划

    现状:创业人员期盼更多支持

    大学生就业创业深深牵动着人大代表闫琳的心。他建议说,今年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培训机制,为全市创新创业人员提供政策指导和资金、智力支持。

    西固区完美之爱摄影中心总经理张文君想扩大规模,但苦于无资金支持。就在她感到无望时,“泛海扬帆——兰州大学生创业行动”为她带来了希望。经过一番申请,她如愿以偿地得到5万元的资助资金。张文君希望能在2015年能够将团队发展扩大,真正的做到婚礼一站式的服务。

    破题:三年扶持万余企业

    记者欣喜地发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要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实施包括创业扶持贷款“331”工程、加大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力度和调整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在内的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万企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扶持1万家以上的电子商务企业、小微企业、便民服务门点、孵化基地。即为解决创业者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在延续“3个20万”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政策,将财政补助5万元调整为贷款贴息的同时,沿用税收奖励20万元的政策。

    措施:建设创业孵化基地联合体

    建设全市统一管理、统一扶持政策的创业孵化基地联合体,为所有符合条件的已加入创业孵化基地联盟的孵化基地和在孵化期的高成长性和符合产业导向的高科技小微企业提供总额4亿元贷款年限为1年的贴息,累计扶持3000家孵化基地和孵化企业。通过创业带动10.65万人就业。

     C社保关键词:再提标

    刚进入2015年,永登县城关镇低保户薛成惊喜地发现,1月份的低保补助提高了35元,由原来的每月352元提高到了387元。

    今年,我市将继续按政策提高城乡各类保障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出事项包括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丧葬补助、高龄老人补贴和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其中,基础养老金标准预计达到每人每月补助105元,其中,中央财政每人每月补助70元,省财政每人每月补助15元,市县两级财政每人每月各补助10元。丧葬补助金标准为:中央和省级12个月基础养老金之和;高龄补贴发放标准为:10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160元,90至99周岁每人每月100元,80至89周岁每人每月50元。

    缴费补贴标准为:对选择100至400元档次缴费的,省级财政每人每年补贴30元,市级财政每人每年补贴15元,县区财政根据自身情况给予补贴;对选择500元及以上档次缴费的,省级财政每人每年补贴60元,市级财政每人每年补贴30元,县区财政根据自身情况给予补贴。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至480元(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至380元),其中:中央补助268元,省级补助82元,市县补助30元,个人缴费100元。全市参保人数105万人。

    新农合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390元提高至460元(其中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30元提高至370元),其中:中央补助252元,省级补助98元,市县补助20元,个人缴费90元。参合人数114万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补助标准:城市低保标准再次提高10%。五区由每人每月468元提高到515元,三县由每人每月352元提高到387元;农村低保标准再次提高11%,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210元提高到2453元;城市、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349元、130元。

    农村五保供养的补助标准:农村五保供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3310元提高至每人每年不低于4414元,其中市县两级配套资金每人每年不低于900元。

     D医疗关键词:启动

    问题:因病致贫返贫突出

    两会上,“看病难、看病贵”的话题仍是众多代表委员的关注的热点。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门诊门可罗雀现象仍十分普遍。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作为民生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初步建立,从小到大不断扩容,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目前人民群众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后个人负担仍比较重,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和风险比较突出,存在“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困境”的现象。

    对此,市政协主席王冰认为,要借鉴发达城市的经验,加大对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扶持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定点问题,采取三甲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结对帮扶、医疗专家定期到社区服务、医生多点执业等措施,提高社区医疗机构和小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步引导居民形成“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观念。市人大代表潘建西建言,要更加注重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推行双向转诊机制,为辖区群众医疗和健康提供保障,

    解决:启动大病医保

    今年,我市将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医保政策,有效缓解群众因大病返贫、因大病致贫现象,使这一医改政策惠及广大群众。保障对象为全省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所有参保(合)人员,凡是本年度内个人住院自负费用累计超过5000元的患者,均可纳入大病保险范围,报销额度分段按比例递增,上不封顶。

    据了解,城乡参保参合居民按人均年30元标准统筹大病医疗保险资金,从现有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资金中直接划转,不再额外向个人收取费用,由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业务。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行省级统筹,城乡居民按照“统一筹资标准、统一报销比例、统一实施方案”的原则,享受平等大病医疗保险待遇和服务。对个人负担的合理医疗费用,以超过5000元部分为补偿基数,报销比例分段递增。补偿基数0至1万元(含1万元)报销50%;1万元至2万元(含2万元)报销55%;2万元至5万元(含5万元)报销60%;5万元以上报销65%。报销额度上不封顶。城乡居民大病患者属于民政救助对象或者累计住院自负费用仍然较高的,还可以继续申请民政部门给予大病医疗救助。

     E文化关键词:添彩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产业发展为经济“添彩”。

    如果说各项经济指标体现的是城市的“硬实力”,那么,文化和旅游体现的则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因为它们可以展现出城市的内涵、品位和风情。在两会上,政协委员们提交的提案中认为,充分挖掘文化旅游的内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对于拉动兰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问题:文化内涵挖掘利用不足

    兰州市范围内可供旅游的景点粗略统计大大小小超过300个,但这些景点却因种种原因制约其发展。特别对五泉山、白塔山这些旅游景区来说,除了不断扩大的茶摊,对其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利用却比较少。

    建议:以文化品牌拉动经济发展

    市九三学社建议,要发掘兰州市旅游资源潜力,打造兰州特色旅游。要高标准规划景区;高标准包装宣传、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旅游业开发模式;强化生态保护意识,维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张巨印委员提交的《关于将黄河兰州段大峡谷打造成兰州旅游龙头景区和黄河第一名片的提案》提出,兰州的城市建设应以黄河沿线的古遗址、古渡口、码头、城市主题公园等滨水开敞空间为代表,形成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城市特色的载体,打造我市旅游龙头景区和黄河第一名片。张巨印委员建议,可与沿途的丝路古镇、非遗文化、丝路文化有机融合,通过百里黄河风情线,辐射和带动周边景区,形成以线串点、以线带面、以线聚区发展的综合型大景区。通过打造“天下黄河第一奇峡”留得住游客,留得下游客,让兰州不再是西部旅游的中转站。

    政协委员杜擂升在《关于加快兰州丝绸之路古道遗存开发与利用的提案》中提出,结合文化大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挖掘古道文化产业品牌价值,规划丝绸之路古道文化旅游体验产业园;结合阿干镇生态旅游服务型小城镇建设,融合古道沿途周边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在挖掘古道文化产业品牌价值的同时,使古道周边生态旅游和历史遗存成为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规划丝绸之路古道文化旅游体验产业园。(记者 赵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