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部长们排定“时间表”

16.03.2018  17:10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民生任务,在两会记者会、“部长通道”等场合,相关部委负责人给出进一步回应,排定了一系列民生任务“时间表”。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程晖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民生任务,在两会记者会、“部长通道”等场合,相关部委负责人给出进一步回应,排定了一系列民生任务“时间表”。
        比如在扶贫方面,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5年来,我国贫困人口已经减少了2/3。已有150个贫困县退出,今年至少再脱贫200个。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也将列入今年任务。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免税额提高到什么程度,将根据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来提出政策性建议。此次个税改革更凸显专项扣除的新内涵,首选重点是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百姓最急需最关切的方面,改革会将分类税制转化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对于乡村振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今后将适度放活宅基地的使用权,通过多种方式使闲置的农房能够更好地利用起来。
        而如何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方面,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介绍,今年,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其中一半用于大病保险。中央财政将安排转移支付资金221亿多元,专项用于医疗救助补助。同时,今年还将把宫颈癌、乳腺癌、肺癌等纳入大病集中救治病种,并进一步扩大救治人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将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开展套餐梳理和调整、系统开发和改造、测试和业务验证等工作,确保广大用户在7月1日前享受到这一红利。

困有所帮: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2018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
        目前困难群众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6%左右。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有关问题作出了回应。
        黄树贤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和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形成了比较健全的低保、医疗救助、特困供养、孤儿保障、残疾人补贴等法规政策,在制度上已经实现了对各类困难群众的应保尽保。
        黄树贤介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挥低保和医疗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各级政府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投入只增不减的部署要求,民政部会同扶贫办等部门不断完善农村低保兜底制度安排,实现了全国所有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同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搬迁等工作。
      “从现在起到2020年,实现从制度的全覆盖到实际工作、实际保障人群的全覆盖,把民生保障的底线兜住兜牢,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困难群众不落一户、不落一人。”黄树贤说。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介绍,未来3年将对深度贫困地区给予重点支持。2020年中国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还会长期存在,要通过打赢攻坚战探索经验,建立一套比较好的体制机制。
        刘永富介绍,到去年底,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县还有110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村还有16000多个。各省份一共认定了334个深度贫困县,这334个县去年底的贫困发生率是11%,而我们现在全国的贫困发生率只有3.1%,所以对这些地区还要加大工作的力度、投入的力度,要把这些地区的贫困坚决攻下来。
        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中央对“三区三州”,包括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和四川凉山州、甘肃临夏州、云南怒江州作为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给予了重点的支持。一是要制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时间表、线路图,规划制定工作在去年年底已基本完成。二是中央和省级要加大支持,包括东部地区帮助西部地区,新增加的资金主要向深度贫困地区投入。三是加强监测监控,对贫困发生率18%以上的县、贫困发生率20%以上的村,发现工作不到位、有可能完不成任务的,提早做工作,防止最后出现死角。
        对于2020年以后的扶贫工作,刘永富表示,还要继续做好减少相对贫困的工作。“不是说到2020年中国就没有贫困了,而是到2020年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相对贫困还会长期存在,应尽快建立一套比较好的体制机制,为未来减少相对贫困探索经验。

老有所养:老有所养:加快构建养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老龄化社会到来,如何保障老有所养?两会期间,民政部部长黄树贤表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人达到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老龄化加剧对养老供给和养老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黄树贤介绍,国务院出台老龄和养老规划、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等政策,民政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和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标准框架;启动了两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启动开展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全国4万余家养老院进行了排查整治,处理隐患近19.7万处,依法取缔、关停、撤并养老院2122家,养老院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黄树贤坦言,目前养老服务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些老年人生活比较困难,需要加大救助保障力度,尤其是对一些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护理照料不够;一些养老院设施落后、服务类型单一、服务质量不高;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偏低、人才流失严重,队伍十分短缺;相关法规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等。
        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7岁,随着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老年群体普遍存在慢病为主,多病共存的特征,对慢病管理、照料服务、长期看护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来说,居家养老已经不能满足其医疗与养老需求,越来越多老人愿意选择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推进医养结合。
        黄树贤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推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继续实施“十三五”养老相关规划,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深化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推动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推进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制定“互联网+养老”政策措施,推进智慧养老、医养结合试点工作。
        目前,养老行业具有开发周期较长,服务性强,资金回笼速度慢的特征。目前,养老市场形成了地产系、保险系和央企系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险资企业由于保险资金的天然匹配,以及拉长产业链的内生动力,成为养老服务市场上的中坚力量。

学有所教:学有所教:教育改革是有周期、渐进式的

        针对小学生放学时间很早给家长造成困扰的问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去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截至目前,已经有25个省份下发了文件,其中一些地区还探索出了“高招儿”。比如上海规定中小学校课后服务要做到100%全覆盖,服务时间是3点半到5点;北京的服务时间是3点到5点,主要内容是开展课外活动;南京推出了弹性离校;广西利用社区资源解决这个难题。陈宝生说,目前看来,课后“三点半难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制度障碍,比如因此带来的成本分担问题、教师劳动时间延长以及涉及的劳动法问题,还有如何进一步引进社会资源参与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对课外托管机构存在的乱象,也要进行治理。
        高考改革牵动千万家庭的心,自2014年国家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来,高考改革试点取得哪些新进展,产生了哪些好影响,未来的趋势方向在哪里?
        陈宝生强调:“教育改革是有生命周期的,它是渐进式的,大体上三年一个周期。”他还谈到了今年高考改革的“小目标”。
        一是抓好上海、浙江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总结经验,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二是做好全国高考招生改革,确保考试过程的安全和招生信息的安全。三是准备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这四个省市,开始进行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试点,探索一些新的路子。
        最终的“小目标”是,经过三五年时间的努力,能够建立起一个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体系。同时,也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各个学段、各类教育能够互通互认、互相转换的终生学习的立交桥。
        “学前教育仍然是我们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短板或者是弱项,还是一个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集中领域。”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谈到,第一,要千方百计增加或者拓展学前教育的资源供给,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普惠幼儿园。第二,增加学前教育投入。中央财政要投入,各地政府也要推动出台学前教育的一些相关政策,通过多元化的投入,使得学前教育的资源不断扩大。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学前教育的教师,要加强他们在师德、法制方面的之前培养和之后培训等。

病有所医:建立防止因病返贫长效机制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部长通道”上介绍,我国健康扶贫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7年底,已分类救治420多万贫困患者,2017年185万户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摆脱了贫困。
        李斌表示,通过对全国农村因病致贫返贫家庭的逐户调查,目前已摸清了734万贫困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了“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精准扶贫策略。各地采取综合措施,对贫困患者给予倾斜性支持保障政策,如提高医保报销比例,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等。通过多种措施,2017年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比例平均下降至20%左右。
        “健康扶贫是一项长期任务。”李斌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织牢织密医疗保障网,建立防止因病返贫长效机制,实施贫困人口倾斜性支持政策。今年,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其中一半用于大病保险。中央财政将安排转移支付资金221亿多元,专项用于医疗救助补助。
        她介绍,今年还将把宫颈癌、乳腺癌、肺癌等纳入大病集中救治病种,并进一步扩大救治人群,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特困人员、农村低保对象等。“输血”和“造血”也要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将会帮助贫困县加强急需的专科建设,比方采取全科医生的特岗计划,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项目要更加向贫困地区倾斜。
        基层的人才职称评定办法也将得到改革,逐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实施例如县管乡用这样的人才使用政策,促使人才在贫困的基层安心工作,也会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李斌谈到,目前,已经成立国家专家组,多部委联手出台“四定”的办法,就是定点医院、定诊疗路径、定费用总额和定报销比例,缓解患者家庭的负担。同时,启动攻克癌症计划,她表示,目前我国的科研方法并不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比如质子、重离子的治疗。另外,一些国产重大新药的研制也取得了进展,这也使得天价国际药品开始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