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民族学国际交流渐活跃 微观视角感知文化成纽带
中新网兰州1月2日电 (记者 丁思)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新近日接受记者专访介绍称,近十多年以来,该研究中心与外界交流合作逐年增多,通过会议讲座、短期访问、实地田野调查、共同培养等形式,截至目前,已与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新西兰、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日本等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并引进日本专职外籍教授,国际交流日渐活跃。
2018年,日本静冈县立大学师生访问兰州,在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交流。(资料图) 李正元 摄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是2000年中国官方批准成立的教育部百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该中心是西北地区最早形成能培养民族学学士、民族学硕士、民族学博士及接受民族学博士后的完整体系的民族学专业科研与教学单位,拥有民族学国家重点学科。该中心现设有民族学研究所、民族史研究所、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所、民族社会学研究所、藏学研究所等五个研究所。
王建新介绍说,近年来该中心在学术上的对外交流有了明显推进,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德国马普学会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哈萨克斯坦阿尔法拉比国立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日本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在互派留学生、合作研究、文献资料共享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该中心有十多位国际留学生在攻读民族学博士、硕士学位。
2019年,日本静冈县立大学师生访问兰州,参观走访中山桥。(资料图) 关楠楠 摄该中心2019年还举办“文化与社会工作:全球化时代的对话与交流”“文化传承与传播:兰州大学一百一十周年纪念暨第八届亚洲论坛”两场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密歇根大学,法国国家科学院,日本关西学院大学,韩国釜山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到访兰州大学,与中国学者一道就构建亚洲命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交流建言献策。
该中心与日本研究机构间的交流则更为活跃和具体。在日本留学和工作达10余年的王建新说,日本在民族学、人类学方面发展时间长,也比较稳定,基本没有断层的现象,自1880年代到现在已有140多年历史,学科积淀深厚。
王建新说,日本的学术环境较好,资料齐全,理论方法、实践经验丰富,均处在学科前沿。另外,日本高校的人类学专业从本科到博士,与中国高校基本建设制度类似,在日本还有专门从事中国汉族民俗研究的日本学者,与中国高校专业对口,双方可相互借鉴,所以中日双方高校间的交流合作也比较多。
该中心自2012年与日本首都大学东京人文社会学部展开合作交流,共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互派研究人员,共享双方资料、合作田野调查、讲座访问等形式,该项目持续了7年,于2019年10月结束。
该中心还与日本爱知大学、静冈县立大学建立交流合作,并不断创新交流形式。王建新说,尤其是日本静冈县立大学,日本教师连续多年带着学生到访兰州大学,在兰州调研走访,观察中国基层社区民众生活,品尝兰州拉面、参与探访扶助残疾人等活动。返回日本后,学生们再通过重新梳理,整理成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通过日本学生的视角看兰州的发展变化,兰大也成为了双方年轻人增进交流和感知中国文化的桥梁。
据介绍,该中心近日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建立合作协议,将于2020年展开具体合作。该中心日本籍教授菅原纯正在筹备编撰一本关于《日本档案资料中的甘肃研究》,从日本史料中梳理关于甘肃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脉络。(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