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言推开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之门——甘肃省双语法官培训工作纪实

22.12.2015  07:58

  原标题:用语言推开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之门——我省双语法官培训工作纪实

  开篇语: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在司法改革全面铺开的两年多来,我省三级法院的司法改革工作蹄疾步稳深入推进。两年来,双语法官培训、立案登记、司法责任制、行政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等新鲜事物,不时引发公众极大关注。一切变化,肇基于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践行于波澜壮阔的司法实践……

  为此,本报从即日起推出“司改进行时·法院”系列特别报道。2013年6月,甘肃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正式成立。

  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举办国家级、省级各类培训班45期,培训学员5000余人次。省委政法委、省委党校、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等多家单位相继挂牌设立培训、教育基地。

  2014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视察学院时要求将基地建成民族法官培训基地、民族法律文化交流基地、民族法学研究基地。

  2014年11月,甘肃省委将双语法律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纳入到全省司法改革体系之中,并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至此,我省双语法律人才培养工作正式步入司法改革的紧锣密鼓之中。这一步,也是影响我省双语法律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事业的一大步。

  记者 朱婕

  “现在开庭!”

  随着法槌的敲落,女法官杨华晖一边用汉语主持着庭审的进行,一边用藏语向不懂汉语的藏族当事人进行讲解、询问。这样“别具一格”的庭审现场,在位于我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和四川省若尔盖县境内的迭部林区经常出现,当地的藏族群众亲切地称她为“藏乡的好女儿”。

  然而,三年前,在藏区像这样双语庭审场景并不多见。尽管甘肃是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人口达240万人,但当时我省民族地区能用双语开庭的法官仅有7人,通晓民族语言干警短缺成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法院审判事业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一现象,省高级人民法院从促进党和国家民族事业发展、维护民族群众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出发,在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加强双语法官队伍建设工作。经过2013年的厚积薄发、2014年的全面展开,2015年,甘肃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的双语培训工作按照周强院长提出打造“三大基地”的要求稳步推进、全面开花。短短三年时间,全省双语法官已有77人,其中专家型法官18人,破解双语法官短缺难题取得了初步成效。学院的教学培训工作已开创了全省政法系统民族法律人才培养专业化先河,逐步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民族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民族法律人才的培养基地

  民族地区紧缺的是一线办案双语政法干警,学院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学以致用、增强实效性上。目标是培训出能用双语主持庭审、调解纷争、答疑解惑、宣讲法律知识的干警,让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随着双语人才的普及,随着一次次草原上的庭审、牧民家里的调解,深入到每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每一个在民族地区生活的百姓心中。

  “你对法庭组成人员是否有异议,是否需要回避?”面对藏汉两族的原被告双方,审判长首先用汉语提出问题,随后用藏语向当事人进行解释询问。整个庭审现场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合议庭成员、公诉人员、辩护律师、书记员等每一位法庭组成人员都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完成着“双语庭审”的每一个细节。

  这一幕就发生在今年9月9日结束的全省少数民族地区藏汉双语初级培训班毕业典礼上。这一天,来自全省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政法单位的、我省政法系统第一批自主培训的80名藏汉双语学员,用他们所学的藏汉双语进行了演讲比赛、模拟庭审,藏汉互译能力、执法办案能力在一个个真实的演绎中充分地发挥,为6个月的紧张培训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省检察院检察长路志强现场观摩后在毕业典礼上讲道:“大家在6个月里接受了紧贴藏区实际和政法工作需求的培训,这次培训对于增强大家的‘双语’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提升‘双语’依法办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省司法厅厅长杨景海主持毕业典礼,省级政法机关、省民委、省教育厅、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分管领导参加并考核了学员的学习成果。省法院机关干警及民族地区政法干警通过视频网络全程观摩了学员的模拟庭审和演讲比赛。

  省高院针对法官、司法辅助人员、司法政务人员的不同特点,按照学员对民族语言掌握的程度,切合实际,紧跟民族地区审判需求,分层分类举办了性质不同、时间长短不同的培训班。2015年3月至9月,学院举办了全省少数民族地区藏汉双语初级培训班;10月至12月,对有较强藏汉双语水平的干警举办了藏汉双语骨干班。这两期培训班是学院建院以来首次举办的跨系统、双层次综合性双语培训班,来自于公、检、法、司各系统,打破了以往各系统单一式的传统模式。在培训中,不同系统的学员针对工作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相互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达到了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将近200多天的学习中,我们有付出、有收获,我们用坚持阐述着每一名法律人的信仰和坚守。今后,我一定要将自己所学到的藏汉双语知识真正用于司法实践中,力争办好每一起案件,尤其是充分利用所学到的藏汉双语法律知识,满足藏族群众的需求。”参加了初级培训班的舟曲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严成山这样说。

  仅2015年,学院就举办了各类培训班24期,培训2400余人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培训计划,承办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法院刑事审判业务培训班、全国法院法官教育培训管理干部研修班、全国法院司法行政管理干部培训班等8期国家级培训班,培训人员1200余人次,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56个民族、473个人民法院。同时,还承办了省司法厅主办的2015年普法暨社区矫正骨干培训班、省检察院主办的甘南州检察机关公诉控申双语培训班、省公安厅主办的甘南州公安机关民警双语培训班等全省政法系统培训班13期,省委政法委举办了全省政法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专题研讨班,220名全省政法系统的主要领导参加了培训研讨。

  12月6日,中共甘肃省委党校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基地在学院揭牌,将通过每年定期举办法律法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等专业培训班,全面推进领导干部依法治省、依法执政的能力。至此,学院已由甘肃省政法干警、少数民族检察官、少数民族警察、少数民族法制宣传教育、西北民族大学教学实践的主要培训基地扩展成为全省领导干部学习法律法规的重要基地。

  民族法学的研究基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国内一直没有系统、专业的藏汉双语法官培训教材,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省高院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联合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邀请四川、云南、西藏、青海四省区藏汉双语专家,组建了高水平的教材编写团队,经过一年努力,《宪法教程》《刑法教程》《民法教程》等10部教材已正式出版。

  2015年3月15日,由省高院、民族出版社联合举办的藏汉双语法律培训系列教材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王正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荣、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徐家新、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泽巴足,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马世忠、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路志强出席座谈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丹珠昂奔主持座谈会,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梁明远介绍了藏汉双语法律培训系列教材编写情况。这套教材的出版,填补了目前尚无藏汉双语法律培训教材的空白,在提高藏区司法能力和水平、保障藏区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实现藏区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目前,《刑事审判实务教程》《民事审判实务教程》《行政审判实务教程》等其余23部实务教材的编撰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计划到2018年底,完成33部藏汉双语法律培训教材的全部编撰工作目标。

  为了全面加强全省政法系统双语政法干警培养工作,形成全省“一盘棋”、政法系统“一条心”的良性格局,全省成立了两个领导机构,即由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等8家单位组成了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政法干警双语培训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省双语法律人才培养工作;由省委政法委、省高院、省检察院等7家单位组成了全省少数民族法制文化研究中心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全省民族法制与司法实践研究工作。同时,8家协调领导单位共同出台了两个规范性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政法干警双语法律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关于2015年—2020年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政法干警双语培训工作规划意见》,计划到2020年底,为全省法院协调培养双语人才200名、检察系统120名、公安系统700名、司法行政系统400名,共计1400余名双语人才,其中包括450名能够独立承担双语审讯、公诉、开庭、调解工作,能够实现藏汉双语庭审互译的高素质双语干警,彻底打通全省政法系统双语人才短缺的瓶颈。

  民族法律文化的交流基地

  法官学院甘南分院坐落在“藏乡江南”的舟曲县境内,自然条件好、气候宜人。走进学院大门,“吐蕃法律二十条”“理藩院则例”“成吉思汗法典”“回鹘契约”等充满民族法制文化元素浮雕随处可见;《西夏法典》《南诏国法律》《属邦律》《蒙古律例》等图文展板悬挂于回廊两侧。这是学院为提升文化氛围,因地制宜,利用楼裙回廊,规划建设的民族法制文化长廊,主要以展板、吉祥八宝雕塑、汉白玉浮雕等艺术形式弘扬民族法制文化传承,全方位地展现民族法律、法规建设,为民族法制文化的宣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为提升培训质量、丰富培训内涵、创新培训方式,学院以少数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所为平台,以“立足民族地区,维护法制统一,推动学术研究,服务法治实践”为宗旨,创办了《民族法制文化研究》学术辑刊,每季度以书代刊的形式发行。主要研究当代少数民族法制实践中遇到突出问题的法律应对,开展全国性的民族法制文化交流活动。目前,第一期辑刊已出版发行,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学术界人士的普遍认可和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充分展示民族法制文化传承、文化传统、实践足迹,学院正在积极筹划设计拥有900㎡的民族法制文化展馆,这里将会成为全国民族法制文化宣传的橱窗,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基地,民族地区全民学法、用法、守法的普法之所。

  2015年6月24日,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甘肃省法官培训学院甘南分院门户网站正式开通。该网站可从汉文、藏文、英文三个语言界面路径进入,并突出个性化和民族特性理念,以教育培训工作为中心,集教学科研、文化交流、双语普法、对外合作和法学学历教育于一体,不仅为学院与法官、教师与法官、法官与法官之间提供了在线交流、实现在线培训和远程教育的平台,而且还以丰富的内容、迅捷的信息和权威的导向,成为宣传人民法院民族法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窗口。同时,还开通了100兆的专网,可与最高人民法院、省高院及各中院、基层法院数字化法庭图像流畅传输,能够满足庭审观摩授课需求。在2015年全国法院行政装备管理干部培训班上,最高法院司改办主任贺小荣通过视频为全省法院5000余名干警进行了实时授课。

  2015年5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法官学院新校区落成仪式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通过法院专网与学院进行视频连线,慰问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并对我省双语法官培训工作和学院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乘日月兮上征,顾游心兮鄗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省的“双语”法律人才培训工作定会将学院打造成为民族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民族法制文化研究基地、民族法律文化交流基地,切实为全省乃至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法队伍建设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