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兰州曾出现房荒 找房难过找媳妇(组图)

17.08.2014  01:42

  原标题:民国时期,兰州曾出现房荒

  讲述人:尚季芳历史学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

  解放前的金城关附近民居

  美国记者卡尔和雪莱夫妇在1941年拍摄的甘肃兰州黄河边

  民国时期老照片依稀能见到当时兰州房屋样式

  昔日兰州街景

   中国甘肃网8月16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住房问题,这些年困扰了无数人。城市越来越大,房屋越盖越多,房价却越长越高。十余年前,兰州房价尚在千元左右,二十余年前,房子似乎不是个问题。那么在七十多年前,兰州市的住房又是个什么状况呢?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抗战烽火正炙。兰州作为大后方的重要城市,国民政府于1941年通过了兰州设市决议,蔡孟坚就任兰州首任市长。当时,兰州城区狭小,人口十余万,日寇不断轰炸,万间民宅,遭受战火而毁坏。其时,住房的修建,多依赖于木料、砖石、土坯,钢筋水泥,由于资源稀缺住房修建缓慢,而东南沿海沦陷区的大批民众不断迁移来兰。住房问题,成为兰州市面临的首要问题。

  尚季芳长期致力于民国史研究。他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民国时期,从1941年到1949年之间,房屋问题也是困扰当时兰州居民的大问题。甚至于,因为房屋缺少而引起了房荒,更由此上演出一幕生活百态。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他讲述的民国兰州房荒的故事。

  兰州房荒,找房难过找媳妇

  城市居,大不易。自古至今,在城市中生活,住房问题就是头等问题。白居易曾说,长安居大不易。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战争破坏,以及因战争引发的人口流动问题,包括广州、上海、北平、南京等大城市都遭受过房荒的威胁。相比而言,兰州房荒更有特色。究其原因,兰州是当时新成立的城市。

  兰州市是1941年7月1日成立的,是当时西北的第二个市。首任市长蔡孟坚,在建市之初,兰州全市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7.2万人,大体涵盖了北起庙滩子,南到皋兰山,西起七里河,东至东岗镇桥头的范围。不久,市区面积就扩大到了146平方公里。因为,在当时的居住条件下,大量人口涌入,只能平摊扩大市区,这也就是兰州市不到一年就扩展到140多平方公里的原因之一。

  那时,兰州房屋很有特色。来兰州的旅行者曾记述说,在他们眼中兰州就是个黄土的世界,房屋的墙和房顶,多用黄土堆砌成的。最常见的房屋是旧式平房,多用砖砌就基础,然后以土坯为墙,房顶也是平顶的,民间俗语说,兰州的房顶可以跑马车。而在屋内几乎家家都有炕,居民坐卧主要在炕上。一些外地旅游者见了很奇怪的说,如果有两间房子,炕便要占去一间。兰州人形容房屋特点说“炕大屋小,窗大门小”。

  当时,为了住房兰州市政府还搞过面子工程。蔡孟坚就任兰州市长后,大力推进兰州城市建设。不过,在日机不断轰炸的情况下,市政建设是很不容易的。有一阵,兰州市政府要求中正路南段,即中街子西口至南稍门城根,临街房屋间,一律建修楼房。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们做了些面子工程。有人把门面用青砖砌成,而其他地方依旧是土坯墙。有些地方商店外表看着像二层楼房,实际上却只有一层,二楼只有一堵墙,前墙开了窗户。城里居民的条件也不好,除了少数官绅的住房比较好以外,大多数居民的住房十分低矮简陋。尤其是,下大雨时,城区排水不畅,屋顶雨漏如注,摇摇欲坠,街巷内积水成河,这对土坯平房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

  “在兰州市找女人比找事容易,找事比找房子容易,三件大事,房子最难。”这话总结得很经典。谁总结的,解放前兰州的居民。可见,当时兰州住房问题的严重性。实际上,兰州住房问题一直存在,不过日寇轰炸,导致了兰州的房荒加剧。日本飞机轰炸中,兰州近12000间房屋被炸。房屋被炸后,许多人家只能将残渣清理,但无力盖房,比如在井儿街有100间房屋被炸,业主无力修复。

  兰州房荒到了啥程度?我看过一个资料,1949年兰州解放时,兰州市有住宅建筑面积129.5万平方米,人口17.6万人,人均居住面积3.7平方米!可见,兰州房荒问题非常突出。

  房租狂涨,不要现金要实物

  民国时期,兰州居民宁可租房也不购房。究其原因,房价太高的缘故。房屋的拆迁费、土地增值税、出让金等等,直接推高了房价,营造商斥巨资修建了房屋,可是竣工后却价格居高不下,无人问津。许多商人宁愿出高价租房住也不愿修建,在战乱环境下,经营房屋根本无利可图。

  实际上是多种原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兰州房荒的出现,有日寇轰炸,有民众西迁,有拆迁、有物价等等因素。兰州建市不久,市政府就进行了一些马路拓宽,沿街的住房就被拆迁了。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我查阅到一个故事,这是《民国甘肃日报》上刊载的一篇文章。这是该报1946年1月15日第3版刊载的文章,题目是《公民之声·平抑房租》,这是一个公务员的亲身经历。此时,抗战已经结束了,东南沿海沦陷区的民众也逐渐返回原籍了。按理说,兰州的房荒应该有所缓解,房租的价格也应该下降了。谁知,兰州的房租却不降反升。

  抗战胜利前,那位公务员一家租住了两间房子,每月每间1500法币。胜利后别的东西价格都掉了,可是他却遇到新问题。房东和他商量,要将房租缴纳的方式变一下。怎么变呢,原先他租房时,缴纳了4万法币的押金。现在房东的新办法是,押金就不要了。房子每间按照5千法币交房租,先交两年的,一共是24万法币。这哪是要涨房租,简直是要人命。

  这位公务员缴纳的押金勉强支撑了3月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眼看着房租到期了,可是,找了三个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而房东却天天来催,房子租不到,回老家路途遥远,没有路费,真是进退维谷。

  到了1946年以后,物价飞涨,许多房东宁可要实物,也不要现金。

  还有一个公务员的租房经历更有代表性。他每月的工资是三百万法币。仅能购买养活一家四口人粮食,做其它事情就费劲了。然而房东却大涨房租,将原先为两间的房屋算作三间,房租也改作实物,每间要小麦1.5斗。他和房东讨价还价,房东却说,不想住就搬。房价也随之涨到了两斗小麦。

  这还不如不砍价呢?

   一风吹,房荒下的市井百态图

  细究民国房荒,就会发现很多奇怪的现象,人们概括了两点:一是一风吹盛行;一是房东随时变卦,从中渔利。

  啥是一风吹呢?其实就是截租。房屋租金不是逐月缴纳的,往往要提前缴纳,半年或一年,甚至是三年。但物价飞涨,房东就会提前缩短租房时间,剩下的租房时间,就像被风吹走了一样,故名一风吹。很多人交不了如此高的房租,咋办,只有找二房东。当时,兴文社就委托二房东代管其名下的房屋,租金是统一的,每间十万,而二房东却增加了手续费8万,这样下来房租就成了18万。

  在当时房荒之下,各种怪相不断发生。租客遭受房东欺侮之事屡见不鲜。经常有房主仗势打房客的事件发生。当时,城市居民生活费用的高昂,公职人员一家,租房三间,就要用去白面百斤,大约占月薪百分之六十。从一个单身公务员的收支表看,他要不生病,不应酬,不制衣鞋,才能维持生活。人们自叹到:“住房难,押租无钱!告贷无门典当完。聊避风雨栖鸽楼,四壁徒然。——牛衣相对,两泪潜潜!”

  在兰州的小沟头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房东认识了织呢总厂的总务。这位总务,在房东院内盖了两间房。起初相安无事。谁知,房价上涨,总务也失业了。两家人因此发生龌龊,最后大打出手。此外,房产纠纷也急剧上升,有些人偷工减料盖简易房出租,事故不断。靖远路的一个院落,原本是出租的,谁知却被警备团所占据了三年之久。房东不仅收不来一分租金,就连衣物也变卖了维持生活。

  民国房荒前期和抗战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抗战胜利后,则基本上由于政府管理不严所致,有法不依。虽然颁布了《租赁房屋条例》等法规,但在物价飞涨,国民党经济崩溃的大背景下,所起的作用有限,也导致了民国房荒的乱象。兰州房荒如同一幅社会百态图,折射出人们种种心态。

  文/图 首席记者 王文元

  (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