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农增收

26.07.2014  18:42

  民勤县紧紧围绕在武威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目标,积极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强力推动“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使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不断增长。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893元,比2012年增长12.2%,净增858元;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现全收入达6268.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

  2012年,民勤被列入全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为此,民勤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科技、财政及农、林、水、畜等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先后在17个乡镇选择参与积极性高、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具备较好服务条件的90个村开展试点,组建村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站90个,从县乡技术服务单位选派技术指导员90人,公开招聘农技员152名,新建特色产业示范基地90个。全面完成试点村办公室、信息室、培训室的改造设置,配备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等开展工作必需的仪器设备,细化村级农业服务站人员岗位设置、工作职责、选拔聘用、管理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机制、绩效考评等相关制度办法,着力构建集产业培育、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质量监管、产业化服务为一体的村级农业服务机构,搭建直接面向农民的新型村级农业技术综合服务平台,基本形成“县有首席专家、乡有技术员、村有农民技术员、社有科技明白人”的四级技术服务网络,最大限度方便群众享受科技“大餐”。

  重兴乡下案村服务站紧紧围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积极探索“村委会+服务站+企业+农户”服务模式。结合本村特色产业发展实际,由农业、畜牧岗村农技员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率先经营温室大棚、养殖暖棚和特色林果,负责包抓1个20亩以上日光温室示范点、1个100亩左右特色林果示范点或1个10亩以上暖棚养殖示范点,为农户树榜样、做示范,驻村入户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服务。下案村设施农牧业棚均收入达到2.2万元,农技员包抓的示范点棚均收入达到2.75万元,与其他农户相比效益提高了25%。

  民勤县立足生态县情、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将“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载体,深入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每个农技员指导和培训20个示范户,包抓1个2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示范点、1个10亩以上的养殖暖棚示范点或1个100亩左右特色林果示范点,打造培训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田间学校和实践基地,带动全县特色优势产业扩大规模、提质增效。目前,全县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11.7万亩,特色林果40.6万亩,建立设施瓜菜示范基地38个、特色林果示范基地40个、规模养殖示范基地12个,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户均2亩棚、人均1亩林”的结构调整基本目标,荣获“中国肉羊之乡”称号。今年至5月底,全县日光温室棚均纯收入1.9—2.2万元,养殖暖棚棚均纯收入1.3—1.5万元,在农技员的技术指导下生产经营效益提高了25%—50%。

  三雷镇中陶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站探索创新“村委会+服务站+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服务模式,开创性地开展试点工作。村委会积极与民勤县惠农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为公司流转土地100亩,建设双坡钢架温室24座,引进种植红珊灯油桃等名优特果品新品种5个。聘请服务站农技员开展技术服务,探索农技员有偿服务的模式。今年,公司生产的油桃棚均产量达3.6吨,除去生产经营成本1.1万元,棚均纯收入达10万元左右。依托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站,公司在园区创办农资科技超市,使农民不出村就能买到优质放心的农资产品,享受快捷便利的服务。在民勤县惠农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县内多家企业积极参与,建设占地面积1320亩的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优化型二代日光温室247座、494亩,累计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新品种86个、190亩,栽植酿造葡萄536亩,建成养殖小区2个,引进种植甜高梁等新优高效节水作物17种,成为全县首个集日光温室高新技术集成试验、特色果品反季节设施栽培、大田生物节水技术试验示范、酿造葡萄标准化生产、生态循环农业和产品展示、科技培训、文化宣传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全村率先实现了“户均2座棚、人均1亩特色林果”的农业结构调整基本目标,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棚均纯收入达到2.2万元,人均纯收入达9385万元以上。

  民勤县根据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大坝八一“服务站+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重兴下案“村委会+服务站+企业+农户”、大滩红墙“农技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从农民群众急需的产销信息、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基础性服务入手,建成各具特色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站12个。积极引导支持村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站、农技员领办集约化育苗、畜禽良种推广、饲料加工、农资经营等科技服务经济实体,创办科技超市3个、农产品集散中心2个、废旧农膜收购点1个。探索试行企业认领基地、企业聘请社会化服务站农技员有偿服务模式,县内参与基地认领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7家,累计认领特色林果等产业基地12.2万亩。在试点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专业合作组织72家,现有社(会)员5000多人,带动农户5000户,试点村60%的生产资料通过合作社提供,80%的农产品通过合作组织、龙头企业销售。

  大滩乡东大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站探索“服务站+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服务模式,采用“菜单式”科技培训和推广方法,建立与农户对接的便捷通道,组织农技员为农户开展“手把手、面对面”技术服务,及时为农民解疑答惑,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直接到户、到人、到田。积极探索企业认领基地模式,甘肃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认领东大村红枣基地300亩,有偿聘请服务站农技员担任技术人员,按照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对基地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并根据农技员当年任务完成情况、服务效果,按月发放500元的绩效工资,企业在认领基地产品收购过程中,确保优质优价、应收尽收,实现企业、农技员、农户“三赢”的目的。2013年,东大红枣示范园亩均纯收入达800元。2014年,农技员指导对基地红枣全部进行嫁接改良,预计亩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

  民勤县依据试点村“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发展需求,遵循“按需选聘、突出综合性、兼顾专业性”的原则,采取业务部门下派指导员、公开招聘村级技术员的方式,通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程序,选聘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林牧技术员,全脱产驻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并实行统一管理体制、统一选拔聘用、统一考核管理、统一薪酬发放的“四个统一”管理。村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站实行“县建、乡管、村用”,农技员工资报酬与工作绩效和考核结果直接挂钩。以强化技术服务为重点,明确服务人员的工作职责、行为规范及考核奖惩办法,健全完善试点工作绩效检查评估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村农技员技术承包责任制度、技术指导员派驻制度,在试点村全面推行“十个一”工程,即一个社会化服务站、一名专职农技员、一所农民培训学校、一条手机科技短信、一辆科技服务直通车、一张《新农村资讯》报、一条“4312316”服务热线、一个滚动式气象播放屏幕、一个村村响小喇叭、一个绿洲科技栏目,深入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着力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了农技员和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

  大坝乡八一村遵循“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发展思路,累计搭建日光温室166座、332亩;建成养殖小区17个、340亩,建成前庭后院式养殖暖棚86个、89亩;发展特色林果业2546亩,其中酿造葡萄1981亩,红枣565亩。该村依托长炼沙葱产销专业合作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站。从种养大户中选择20个农户作为村农技员的科技示范户,帮助农户制定产业规划,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和产品销售服务,在搞好日常服务的同时,每个农技员至少抓好1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培养100名农民科技明白人,加快发展日光温室瓜菜、暖棚养殖和特色林果等优势产业。村农技员叶长炼带头发展日光温室沙葱产业,成立“长炼沙葱产销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53个,在产前为农户提供沙葱种子和种植信息、产中全程跟踪服务、产后收购和销售,并开通沙葱销售网站,注册“漠上花”商标,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在长炼沙葱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大坝乡八一、文一等村发展日光温室沙葱166座、332亩,全县日光温室沙葱规模达726座、1452亩。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力保障了农户利益、提高了经济效益。目前,该村两年生酿造葡萄成活保存率达90%以上、红枣成活保存率达85%以上,日光温室瓜菜棚均纯收入达2.2万元以上。特别是农技员叶长炼包抓的沙葱示范点棚均收入达到3.2万元,与其他农户相比效益提高近50%。

  民勤县围绕增强发展活力,着力扩展资金投入渠道。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动作的原则,不断完善投入机制,争取省级专项资金800万元,县财政先后安排预算配套资金180万元,加大产业基地建设、阵地建设和部分设施配备支持力度。严格资金管理,制定新型农业社会化体系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服务站配套设施设备全部通过政府采购,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