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电视】甘肃民勤——扶贫治沙攻坚 绿色永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对生态治理影响巨大,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武威市民勤县位于甘肃省东北部,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在防沙治沙中采取科学治理、节水增效、创新模式等措施,走出了一条促进生态改善和百姓增收致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民勤县泉山镇和平村1118亩红枣林刚刚改成了全悬挂式滴灌,这种像给树输液一样的新方法,使每棵树的用水量精确到了毫升,一亩地一年只要210吨水,比改造前的沟灌节水一半,比最早的大水漫灌节水75%以上。用水量少了,但红枣树的产量反而更高,沙化土地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民勤县年降水量113毫米,但蒸发量却达到了2644毫米,荒漠化面积一度占到了全县总面积的94.5%。生态面临严重危机,也直接威胁到了整个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沙进,人就面临着要退。
十八大以来,国家批复实施“防沙治沙和生态恢复工程”,严格划定沙区植被保护“红线”,推动河西走廊、民勤县防沙治沙工作步入法治轨道。武威市调度石羊河上游逐年向下游民勤绿洲加大生态补水,促进民勤全县生态逐渐好转。
为保住沙漠绿洲,民勤县加大工程压沙、人工造林、封禁保护力度,摸索出“外围封育、边缘治理、内部发展”的生态建设体系,推行以“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现在,民勤县普遍采用机井智能化管理系统,老百姓用水浇地,都必须使用这样的节水IC卡,政府部门按照每个地块和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根据灌溉轮次审批用水量,以确保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高效利用。
很难想象这样漂亮的地方过去还是风沙肆虐、沙进人退的景象。如今,号顺村黄墙红瓦,绿树成荫,全村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低耗水、高效益的枸杞等林果业,年收入已经超过了1000万元。收入提高了,但有的农户人多地少,劳动力浪费;有的人少地多,地又无法发挥更大效益,为减少收入差距,共同富裕,当地开始探索土地流转,将1500亩土地统一由村里集中经营,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又利用青土湖边逐渐改善的生态优势,成立了生态旅游公司,不少村民下地是技术员,上了舞台是演员,农闲进了宾馆又变成了服务员。
截止到2015年底,民勤全县沙化面积已比2010年减少4506公顷,荒漠化面积减少4171公顷,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5218元增加到10519元,已实现整体脱贫。
国家林业局数据显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4以上和1/6以上,经过有效治理,新疆、内蒙古、甘肃等荒漠化严重地区将生态治理与绿色扶贫相结合,已呈现出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