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沙滩村党支部“党建引领产业富民”纪实

09.03.2015  11:49

石羊河畔一面旗

    2月中旬,一场瑞雪过后,民勤县蔡旗乡沙滩村寒意略增。然而,石羊河畔,日光温室里满眼葱绿,养殖暖棚内羊肥牛壮。村民们说,要是没有陈生寿和村党支部的努力,沙滩人就不可能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527座日光温室,5个养殖小区,8栋拔地而起的住宅楼,农民人均10060元的纯收入,见证着一方土地的巨变,也让一面鲜红的党旗,在老百姓心中飘扬。

    “如果为了自己发家致富,我就不当这个村支书

    2005年,沙滩村村民依然守着人均2.3亩的沙化贫瘠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当时,陈生寿正经营着一家铸管厂,生意红红火火。看到乡亲们日子过得艰难,这位老党员毅然离开厂子,挑起沙滩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2007年以来,国家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武威市、民勤县强力推行“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发展现代农业。陈生寿敏锐地意识到,在沙滩村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和暖棚养羊恰逢时机。

    听说要建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村民们犹豫不决,等待观望。陈生寿不气馁,东家进,西家出,给乡亲们做思想工作。

    缺钱少物是最大的困难。陈生寿把自己的钱借给乡亲们,种子和农药,也采取赊销的方式。

    从墙体建设到扣棚定植,从技术培训到产品销售,陈生寿没日没夜地忙碌,不图一丝回报。

    陈生寿却说,人活在世上,不能只算经济账。“如果为了自己发家致富,我就不当这个村支书。

    一座、两座、三座……先是一排一排,接着一片一片。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雨后竹笋般在沙滩村崛起,成为这块土地最亮丽的风景。

    带着群众奔富路,支部才有号召力

    “棚子多了不算数,关键要看效益。”在陈生寿的带领下,沙滩村党支部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沙滩村金惠农瓜菜产销合作社党支部应运而生。党员带领农民技术员,成立技术服务队,构建起“产业党支部+专业党小组+党员致富能手”的产业化组织体系,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站+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品种引进、种苗培育、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服务。

    在党员的带领下,沙滩村设施农牧业户均面积达到了4.6亩,设施农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9年的20%提高到2014年的70%。

    “就是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经济收入增加了,沙滩村党支部开始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着手改善软硬环境,提高全村群众生活质量。

    2012年4月,沙滩村南苑小区开工建设。正当60户首批参建农户准备庆祝这件喜事时,陈生寿却因不断地奔波劳累,住进了医院。医生问他,还有比命更要紧的事吗?陈生寿说:“有,就是要让乡亲们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2013年,沙滩村5栋居民住宅楼建成,村党支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楼层价差,并现场公开摇号抽取楼房号,当年入住的150户农户对房屋分配结果毫无异议和怨言。

    为方便群众办理银行贷款、农村低保、合作医疗等事项,沙滩村党支部建立起代办中心,使群众办事不出村。

    村党支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村民公约”和“五星级文明农户”评选之中,使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蔚然成风。近5年来,全村治安状况良好,村风文明健康,群众安居乐业。

    “党建引领、产业富民”让沙滩村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2012年,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4年,陈生寿被授予全省先锋引领行动“陇原先锋岗”称号。今年2月12日,为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发展与党建互促共赢,武威市委决定在全市学习推广“沙滩经验”,并授予沙滩村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记者 马顺龙 通讯员 阎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