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民乐县强化措施 力促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我县继续坚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两个”主攻方向,持续走好土地规模经营、外出务工“两条”增收路子,加快建设“四条”三农工作示范长廊,扶持发展中药材、马铃薯、草畜、食用菌、设施果蔬和高原夏菜、劳务输出六大产业,促进 农业 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上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84亿元,增长4.8%,增幅全市排名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91元,增长12.2%,增幅全市排名第一。
一、注重科技示范引领,积极推进两个园区建设
按照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高效益“三新一高”要求,进一步推进六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食用菌产业园建设。 六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建设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花卉等特色产业示范区200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研究96项,绿化植树12000棵,建设生态休闲林200亩,拓宽道路2.5公里,科技研发中心室内外装修即将结束,正与设计公司洽谈展厅设计布置;玻璃日光温室新品种展示栽培设施安装到位;育苗中心正在进行秋季温室蔬菜种苗培育的准备工作; 食用菌产业园 建成食用菌冬暖式钢架大棚46座,工厂化食用菌大棚200间,部分大棚已进料栽培,日产菌包5万袋的菌包厂已建成投产,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二、 加大技术指导力度, 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
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较上年增加1万亩,建成连片千亩种植村39个。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建成连片千亩种植村48个。种植高原夏菜10.4万亩,制繁种15.2万亩。发展玛卡、玫瑰、牡丹、黑枸杞、黑小麦、紫青稞等新兴特色产业4.24万亩。强化政策扶持,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大技术指导力度,设施农业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落实新建果蔬日光温室947座、钢架大棚350座、食用菌大棚1155座、工厂化食用菌79栋,分别开工建设443座、113座、757座、79栋。
三、实施产业扶贫,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按照“村有一项特色产业、户有一座种养棚圈、人有一项致富技能”的扶贫开发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19个贫困村共流转土地3.34万亩,发展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等特色作物27330亩;开工建设食用菌大棚240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22栋。培育发展种养大户223家、家庭农场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农业企业5个。依托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选聘外聘专家8名,优先为19个贫困村每村分别选聘科技指导员1名、农民技术员1名,实现一村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一产一名外聘专家、一点一名农民技术员的服务格局,指导贫困村产业发展。
四、发展规模经营,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坚持走好规模经营和外出务工“两条”增收路子,进一步完善县有中心、乡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流转服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流转程序,完成土地流转面积48万亩,涉及农户31600户,占全县承包面积的58.4%,其中整村流转31个,面积8.19万亩,土地流入企业1.86万亩、合作社7.54万亩、种植大户30.97万亩、家庭农场2.2万亩。落实土地整理5.2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宣传、培训和招投标工作有序推进。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发展专业合作社139家,累计达到1266家。组织3家企业申报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创建6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社;筛选20家从事网上销售的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开展电商业务,组织集中培训2期、培训人员35人次。
五、强化体系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
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85.7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79.8%,无公害农产品示范面积达到62万亩,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21个,生产面积达到52.09万亩。认真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种子品种47个、农药品种65种、肥料品种13种,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侵权和套牌生产种子等违法违规行为。认真落实农业投入品监管职责,对生产基地蔬菜进行了抽检,合格率100%。采取“镇聘、镇管、村用”的办法,进一步强化对外聘专家、县乡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三支”队伍管理,各乡镇外聘专家35名,补充确定乡镇区域农技站人员57名,续聘农民技术员67名、新聘9名。开展各类培训班46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55人(次),培训农民2917人(次)。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点25个,引进新品种125个、新技术推广14项。六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南古镇马蹄村蔬菜交易市场已建成投入运营,工业园区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