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毛而不是皮,易被当作狼外衣

13.09.2014  13:56

  民主是近现代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概念之一。近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学界与政界不少人对当今东西方民主的内涵、功能以及价值评判等内容进行了总结与反思。针对西方民主的反思大多聚焦于美欧模式,对东方民主则主要聚焦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探讨总结。

  比较观察各自发展经验,前者野心勃勃、以输出见长,后者沉稳内敛、强调以我为主;前者号称历史悠久,言必称远承希腊或近启中世纪之英国;后者则后来者居上,在历经近代深重的殖民苦难之后渐次成型,并日益勃发中兴。而处于两者之间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相当多还在历史的阴影之中艰难摸索,前途未卜。有些国家仍深陷战火,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在现代主权国家,政治问题的核心是发展道路问题。民主作为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其正面功能主要是为正确的国家发展道路尽力寻求战略层面的制度安排。当然,从历史与现实来看,民主亦有惑人心智、乱人之邦的另一面,成为一些人内外勾结、图谋不轨的狼子外衣。有些学者不喜欢西方学者与政客非此即彼、非我即敌的政体评判标准,主张弃用“民主”这一概念,而换用“政治发展”、“良性治理”等概念取而代之,从而跳出西式话语樊篱,实现对西方政治学的突破与超越。实际上,“民主”也好,“政治发展”“良性治理”也好,都是名词之争,关键还在于确立客观、符合实际的政体评判标准。

  “纸上得来终觉浅”。笔者认为,民主的现实载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各界人士口中笔下的理论探讨,另一个则是人类真实的政治实践。而后者才是最根本的。没有了人类的具体实践,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幻想。所以说,好的民主之所以枝繁叶茂,必然深深扎根于自身的社会土壤。“民主”一词虽然表面复杂,但本质上只是一种来源于并从属于人类的政治实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民主的本质属性是其依附性,是“”,而不是“”。“”如果想随意取代“”,必将导致巨大灾难。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不断呈现剧烈变动,世界的“民主版图”并未沿着西方民主精英所预设的轨道演化。历经此轮危机的全面涤荡,在幕后势力精心运筹各种“颜色革命”的同时,不少“民主”国家内部也震荡不断,人心思变。更多国家的执政者与人民开始思索如何把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主动探索符合自身历史与国情的发展道路,而不再西云亦云。

  寻求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难比登天。对于已经寻求到这条发展道路的国家,一定要倍加珍惜。而对于仍在黑暗中摸索的国家,只能继续咬紧牙关,勇往直前,断不可轻易移植别国模式。否则不仅可能会水土不服,甚至真的如人所愿,搬来的东西最后成了自身的墓志铭。▲(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