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还是就业观念转变难?

16.07.2015  11:59

  原标题:就业难,还是就业观念转变难?

  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下)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49万人,比去年增加22万,再次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需要转变观念的不仅是大学生,更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毕业生就业难不断加剧

  “你签了吗?”已成为毕业生见面打招呼的口头禅。签了的万事大吉、等待入职,没签的或准备公考,或继续奔波于各大招聘会之间。6月下旬,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应届毕业生陆续离校。作为甘肃省第一所独立民办院校,该校今年的就业情况如何呢?

  “就业方面有压力,但不介意。”知行学院副院长王剑波接受采访时说,有压力是因为每年的初次就业率并不高,今年学院共有毕业生1964人,初次就业率比去年同期低0.6%,在兰州市排名倒数第二。不介意是因为每年统计初次就业率时,80%的学生正准备省考、三支一扶、一万名、进村进社等考试,最终的就业率年底才能统计出来。近几年从知行学院走出的学生,大部分回到各市州就业,一部分留在城市工作,还有一部分选择出国留学。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梁磊对此观点也表示认同。他说,陇桥学院今年毕业3128人,整体就业率虽较去年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策性招考的时间安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主动求职的积极性。

  甘肃政法学院就业办主任高伟表示,政法学院主要以法学和公安为突出专业,就业单位集中在边防、公安、消防、武警部队,基本各个企事业单位都有学院的学生。“目前只是初步统计的数据,说明不了什么,现在试还没有考,每年最终的就业率会达到89%-90%。”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有发认为,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但高校毕业生总数仍然处于高位状态,再加上历年未实现稳定就业的,总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大学生就业难,高伟认为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每年的毕业人数在增加,而政府、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供不应求。其次,近年新兴产业不断出现,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但西部大学生就业观念保守,并且存在一些偏差,不是一味参加公考就是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另外,文科院校的毕业生受专业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就业难。

  “工作经验是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门槛。”梁磊说,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经历与职场经验,同时很多大学生在职业认知和定位方面对社会需求不是很了解,因而出现了人职不匹配的问题。

  据了解,许多毕业生觉得大学学到的知识,没有一样可以为自己找工作提供支持。“进入一家企业,人家问会做招商策划书吗?我只能摇头,因为大学的课程没有涉及。”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新闻班蒲金宝直言。

  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甘肃学生普遍有“恋乡”情结,许多家长也不希望孩子离他们太远。在这种背景和观念下,许多学生走不出甘肃。王剑波说:“前年,学校去新疆联系了200多个就业岗位,报名的只有40个学生,最后去的不到7个。”

  经济新常态下就业面临着新挑战。李有发分析认为,伴随着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由依靠资源、劳动力向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转变,对就业的影响初步显现。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就业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吸纳就业的空间逐步减少,新增就业岗位存在不确定性,就业形势日益复杂。

  同时,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导致部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企业用人需求不匹配。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尽完善,也制约了大学生就业。

  除此之外,社会就业压力居高不下,也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我省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的矛盾日益显性化,一方面,我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58.32%,第一产业就业需求仍然较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第二产业在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吸纳就业的空间减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仍然制约着就业。另一方面,部分劳动者因年龄、身体素质、知识技能与用工单位需求不匹配,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导致技能型人员短缺,同时,劳动力供给趋于大龄化,带来大龄技能劳动者的挤出效应,部分下岗失业者再就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李有发还表示,目前,我省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的隐性问题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新增就业人员中灵活就业比例较大,就业稳定性不强,部分就业者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风险。

  多措并举破解就业难题

  为更好地促进就业,近年来,各大高校也在努力着。

  据王剑波介绍,知行学院与移动、电信、美术馆等单位协商,分别建立了学校试验田,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每年的毕业季,各个教学楼与宿舍楼的信息栏中,每天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公布学生就业信息和单位招聘信息。并且开设大学生职业与就业发展规划课程,开展就业洽谈会,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

  “平时,除了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实施一对一个性化指导,还有针对性地引入就业单位,实施定向推荐办法,并通过校园招聘会、宣讲会等多种形式推动就业。”梁磊表示,下一步,陇桥学院在这些方面还会继续加强。

  高伟介绍,政法学院每年都会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与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联合培养优秀学生。还开设了大学生就业与发展规划课,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拓展就业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积累工作经验。学校也尽可能多举办招聘会,给毕业生搭建找工作的平台。

  应对就业难,王剑波建议,学校首先应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调整。其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大学生需要不断转变就业观念,舍弃“铁饭碗”及“恋乡”情结。

  梁磊认为,要加强人才质量工程建设力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力度,鼓励学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动员有能力的学生自主创业;帮助困难学生实现政策性安置,搭建平台推动跨地区就业;进一步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高质量就业。

  采访中,许多在校大学生也表示,希望学校能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为他们提供实习基地,提早为就业打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必须多方协作。李有发认为,政府层面,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要根据具体情况,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的支持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

  李有发还认为,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不仅要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创业政策体系,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还要深化工商、税务、投融资等事关创业创新领域的改革。进一步减少各类审批手续,构建专业高效的创业服务体系,是创业带动就业的关键。(记者 苏海琴 实习生 刘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