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健康白皮书发布:每5人中就有1个老人
中国兰州网6月29日消息 北京市首次公布16区县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其中东城区和西城区居民期望寿命最高,超过84岁,与香港和日本东京2013年的水平相近。同时,居民肥胖率再增近4个百分点。此外,目前每5个北京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人。
据最新统计,北京市癌症新发病例4.13万人,平均每天新增113人。自2007年起,癌症一直位居北京市居民死因首位,平均每死亡4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
今天上午,市卫计委面向社会公开发布2014年《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以下简称健康白皮书),披露全市居民健康情况和卫生事业发展的相关数据。
与往年相比,今年新增加了北京市户籍居民“人口金字塔”图即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16个区县户籍居民期望寿命的数据、吸烟情况的调查结果、肥胖儿童慢性病风险评估数据、控烟立法、政策环境等与居民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和信息。
东西城居民 期望寿命超84岁
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1.81岁,比2013年上升0.30岁,处于缓慢增长期,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其中男性79.73岁,女性83.96岁,女性高于男性4.23岁,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
记者注意到,今年首次公布16区县户籍居民期望寿命情况。其中,东城区和西城区居民的期望寿命最高,都超过了84岁。
分析
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条件好,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达、医疗卫生条件优越、科学文化素养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较高,反之则较低。北京的各区县期望寿命分布,也符合这个规律。
针对城市核心区居民期望寿命最高,专家表示,东西城属于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其期望寿命与上海徐汇区、黄浦区基本持平,与香港(2013年)和日本东京(2013年)的水平相近。
此外,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区属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期望寿命与苏州、杭州等国内经济发达的城市基本持平,与某些发达国家如瑞士、法国、意大利(2012年)相近。
此外,门头沟、大兴区、昌平区、通州区、顺义区和房山区,属于城市发展新区,社会经济发展处于稳步上升阶段,期望寿命与北京市平均水平持平,达到国际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韩国、德国、英国等(2012年)。
而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和延庆县,虽然期望寿命排名“垫底儿”,但其属于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结构比较稳定,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与同期国内发达地区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基本持平,比如重庆、深圳、武汉等(2014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