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作文

13.05.2015  13:50

摄影李陶

    五一小长假,匆匆从县城赶往故乡的老院子,母亲已经做好了我爱吃的凉面、苦苦菜,静静地站在大门口等我。

    村上正在修水泥路,我们的车开不到家门口,只能下车沿地垄步行。三年前,我和弟弟栽植的杏树苗红萼挂枝,含苞待放,使我想起韩愈《感春》的诗句“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姜夔“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的意境来。田间地头活跃着辛勤劳作的父老乡亲,新栽的杨柳、苹果树长出了嫩绿鹅黄的芽,一些耐不住寂寞的桃李杏开出了灿灿的花朵,在春风里微笑。走近家门口,母亲穿着咖啡色外套仰起布满皱纹的脸望着我。我看着母亲缕缕花白的头发和眼角眉梢的笑意,心里涌起无言的伤痛。

    这几年,母亲一个人在乡下的老屋生活。年前的腊月三十,在我们一再催促下,母亲安顿好家里的一切,指示我在老屋的大门和柱子门楣贴上春联,拜祭祖先,始来县城过年。

    正月十五还没有过,送走在外地上大学的孙子,母亲就絮絮叨叨地说要回老家。我们一再设法挽留,她说啥也不肯留下。母亲说:“城里空气不好,楼房又窄,吃不到苦苦菜,还是乡下畅快。再说,初一、十五我还要上香哩。”母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露出让我高兴的神色,生怕我和妻子因为她一个人在乡下生活感到内疚。

    母亲1947年生于现在兰州新区中川镇靠近中川飞机场的一个小村落。身为铁匠的外公辛辛苦苦,勤俭持家,养活外婆和母亲兄妹七人。外公深知文化重要,省吃俭用供大舅师大毕业,三姨师范肄业。母亲在兄妹中排行第四,迫于家计,读完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

    母亲喜欢读书作文,她把所思所想和观察到的事物,连同读书的体会写在一个小本子上。小学三、四年级,母亲的作文被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展读。母亲低下头,羞红了脸坐在课桌前不知所措地捻着小辫子,既羞赧又高兴。下课后,一个人跑到教室背后,反复回味着老师表扬她的话,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可是,好景不长,外婆因病早逝,母亲因为家里需要劳力,需要照看妹妹,含泪离开了学校,开始了繁重的家务劳动。母亲把读书作文的爱好悄悄埋在心底,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协助家人操持家务,做针线活,洗锅抹灶,忙里忙外。后来,母亲嫁到我们家,孝敬奶奶、公婆,辛辛苦苦挣工分,做家务,常常累得腰酸背疼,没有时间读书写字。我出生后,家里很困难,炕上只有一条破被,一张竹席,没有火炉,窗户用牛皮纸糊着,但母亲没有被眼前的苦难吓到,她脱下外衣,给我当铺,望着襁褓中的我,毫不犹豫地给我取了很文雅的乳名“文子”,希望我长大后,热爱文化,成为一个文化人。

    从此,母亲围绕我的乳名“文子”,开始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作文”。

    母亲把我的乳名当做一篇作不完的命题作文,从我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开始“破题”,欢欢喜喜地喂养我,教我学说话,教我学走路,教我认识观察周围的事物。我想,如果母亲在小学被老师展读的作文是第一自然段,那么,母亲在我人生之初的所作所为便构成了这篇“作文”的第二自然段。

    光阴荏苒,我成为孩童,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但那时农村没有幼儿园,母亲“作文”的第三自然段该如何书写呢?没有玩具,母亲找来麻秆和红纸,给我做了一个转风轮。我拿着它,在院子里疯跑,在家门口转悠,童年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母亲的耳畔脑际,母亲笑了,眼角眉梢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笑容定格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像暖春的风,炎夏的雨,催开我生命成长的花骨

    朵。夜晚,我依偎在母亲身旁,听她讲吃人婆婆的故事,讲农夫与蛇的故事,讲富人与穷人的故事。我在母亲的“口头作文”中不知不觉进入甜蜜的梦乡。

    少年时期,在村校读书,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纳鞋底,伴我写作业。当我写完作业,开始胡奔乱跳时,母亲拿起我的语文书,小声读起来。我好奇地走过来,依在母亲身旁,跟她读起来……《草原英雄小姐妹》,《小英雄雨来》……母亲用绵绵的读书声医治我的愚顽和冲动。我在母亲的身教言传下渐渐长大。个中幸福的滋味,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生动明丽。这许是母亲“作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我读高中,母亲的“作文“展开了第五自然段。远离母亲的日子,每逢有雾或者雨雪天,就想起母亲的微笑,想起母亲做的好饭菜和好锅盔。有一件事至今难忘:读高中时,从家乡经过的长途汽车时常为我们这些在县城读书的学生带馍馍。母亲第一次为我带馍馍,半夜没睡好。她找到我用过的铅笔工工整整地在装馍馍的布袋子上写上我的名字。天麻麻亮,母亲早早起来,为我煮了五颗鸡蛋,用一个塑料带装好,解开布袋,装进去。母亲已经好多年没有写过字了,她看到写在布袋上的我的名字,字迹太细,就又找来铅笔描了好几遍。然后,提着布袋站在公路旁,张望着……当我从汽车司机手中接过那鼓鼓囊囊的布袋,看见母亲写在布袋上的我的名字,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我想:这是母亲“作文”中最鲜活的笔意。母亲在快要完成她的“作文”时,“署上了”我的名字!

    上大学的日子疏懒而激动。假期与母亲一起拔麦子,手上打了血泡,母亲毫不犹豫把她的手套给我,我执意不要。母亲说:“你的手,还要写字。我的手,磨出了老茧,不会打血泡的。”雨天,不能拔麦子,母亲做完家务,背着我看我书包里的书。我从门缝里看见母亲将我的书一本本抽出来,反复抚摸着封面,小声念着书名,然后轻轻地翻开书页,悄声读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母亲就摇摇头,轻轻地叹息。我知道母亲的叹息有两层意思:一是后悔自己没有读完小学,二是为我读大学感到由衷地高兴。多年的农村生活和大苦大累,使母亲保持了过多的矜持,就连高兴的事,也蕴含

    在叹息声中了。这是母亲“作文”中包涵的深义吧。母亲把她对人生的思索,对文化的崇拜,对儿女的希望,统统织进这轻轻的叹息声中,唯独不顾及自己苦累涟涟的境遇。这是母亲“作文”的第六自然段。

    如烟往事俱峥嵘,母亲“做文”铭心间。

    母亲的作文,写在心里,些许牵挂,几多叮咛!

    母亲的作文,写在孩儿灵魂深处,影响孩儿一生。

    母亲的作文,仿佛她脸上的皱纹和她种的花朵,足够我享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