殴打同学事件为何频频上演
4月17日,人民网微博网曝疑似北京105中学学生打人视频:一身穿校服的女生被多人围住抽耳光,穿蓝色上衣的女生打了穿校服的女生一耳光,旁边围观者不仅说:“别扇这边,这边肿了,扇那边”,还说:“还有一下呢,怎么着也两下齐全了啊。”随后一穿黄白上衣的女子冲上来就是一巴掌,还边说:“你不是牛逼吗,还牛逼吗你。”105中学左姓副校长确认,打人者之一为该校学生,已通知家长来校配合调查。
近一段时间来,网络上类似视频不断被曝出,而且多为女生对女生的群殴。看了这些视频后,那些打人者的暴行不仅令人发指,同时围观者的冷漠也让人感到寒心。学校是一个学生聚集的公共场所,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冲突和矛盾原本正常,不过他们对事情的处理,却只信奉暴力原则,这不仅突显了学生处事逻辑的简单化、情绪化和暴力化,也暴露出目前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往往,在学校和一些家庭只把学生的成绩视作唯一,所谓名校,只是看上线的学生有多少,所谓好学生,也不过是成绩有多好。而一些所谓名校,为了保升学率,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是放弃和放任的态度。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最需要的是尊重,如果因为成绩差,在班级和学校连存在感都感受不到的话,就会找寻其他方式和途径“刷存在感”,除了有意与老师对抗外,结成暴力“团伙”,以欺负他人,并令更多同学惧怕为荣。
当然,校园暴力行为频发,也不仅是学校的原因,更多也是源于视听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影响,简单地说,当学生们建构行为逻辑时,社会所传递出的信息很多有意无意中都在灌输着暴力或准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经常看到电视剧和电影里的黑社会大哥的“威风”,经常看到一些夹杂着暴力和色情的信息,思想简单的孩子们,难免会羡慕而效仿。此外,又因为一些行为比较隐蔽,致使一些暴力行径不被获查,并导致处置滞后,在无形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纵容作用。还有就是因为其系未成年人,法律对他们的惩戒也十分有限,难以让其心生敬畏。甚至一些孩子就因为知道这一点,而更加大胆和无忌。
很多事情,三言两语很难分析清楚,不管怎样,青少年的教育,是社会的共同课题,也是一大难题。可再难,当人们面对这样的群殴视频时,全社会都应该深刻反省。 蔡宁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