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殡葬人员处理爆炸遇难者遗体 或使用3D打印技术
中国兰州网8月21日消息 灵车、冰棺、鲜花、蜡烛……这些东西殡葬职工每一天都会接触到,但是在处理爆炸中去世者遗体的过程中,一贯冷静的殡葬员工一边强忍泪水,一边强打精神,用最好的专业技能和尽职服务,让每一位逝者以最好的状态与家人见面,在生命的最后一程,给他们足够的尊严。
从8月13日开始至8月19日,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已经抽调100余名骨干人员赴一线开展遇难者遗体处置工作,运送遇难者遗体的车辆已经出动56辆次,配合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等殡仪馆工作人员和车辆,及时将遇难者遗体运到存放地点。还调集了本市、北京、上海、石家庄的殡仪整容专家,根据遇难者的具体情况一对一制订修复和整容方案。在实际工作中,有可能尝试使用3D打印技术为逝者恢复形象。对于每一位殡仪车上的工作人员来说,出车就意味着又一次面对生命的逝去,他们真的不愿意接到这样的命令,可是,任务到来,他们必须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天津市第二殡仪馆副主任岳井海和职工刘晓辉,是首批梯队的成员之一。岳井海说:“这是我们最难忘的一次出车,出发时,心里有一个声音——快一点,去接我们的兄弟姐妹。”将遗体放进冰棺,抬上灵车,这一切对于殡葬员工来说,是特别简单的动作。可在这次任务中,所有的殡葬员工,这几个动作完成得异常艰难。岳井海说:“我们忍着眼泪,把遗体送上灵车,有同事悄悄说了一句‘兄弟,我们回家了’。”刘晓辉是司机,他说:“回来的路上,我把车子开得稳稳的,因为怕惊动了‘睡着’的兄弟。”几天的时间,他们一直往返于滨海新区的医院、殡仪馆。
事故发生后第二天,他们就直接到核心区执行任务。开始,他们把殡葬车停在距核心区仅300米的地方,接到尸体后,忽然,里面的人员都往外撤,原来是现场又一次出现险情。两人跟着跑了几步,突然想到遗体还在车上,又马上赶回车里,把车开出来。那情景现在想来还是有些害怕,他们后来告诉记者:“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觉得一定要保护好遇难者的遗体,逝者为大,这是我们殡葬人的职业操守。”
这次本市也调集了行业精英,共同研究遗体整容的方案。全国顶尖级的遗体整容大师齐利,带领他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会同来自北京、上海、河北等地的专家,连夜研究方案,一线指导。工作室的成员之一王万喜,1987年就开始从事殡葬工作。他说,这是他参加工作以来,遇到的工作量最大、难度最大的一次任务。最让大家心碎的,就是那么多年轻生命的逝去,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逝者“打扮”得好好的,以最美的形象离去,这是对逝者最好的尊重,也是对逝者家属最好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