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西固残疾医生刘建胜服务社区有“三宝”

15.06.2014  11:34

  原标题:残疾医生刘建胜服务社区有“三宝”

  一颗爱心一张笑脸一双拐杖

  刘建胜说,卫生服务站就是他的家

  “我今年60岁了,行动也不方便了,之所以还没退休,就是因为放心不下卫生服务站,已经在这里坚持了21年,我觉得服务站就是我的家。”在西固区福利路街道庄浪西路社区卫生服务站有这样一位医者仁心的大夫——刘建胜,他虽然身体残疾,但二十年如一日,靠着顽强的毅力,用一双拐杖、一张笑脸、一颗爱心撑起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赢得了辖区居民的赞扬。

  下肢三级残疾磕磕绊绊求得一身医术

  刘建胜的童年是不幸的,三岁的时候发现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不能行动。“小时候上一二年级是父母接送,到三年级以后就自己走,因为走不稳,经常磕着下巴,甚至磕破头。八点上课,我就六点多出门。后来慢慢学会了拄拐,走得虽然慢但方便了许多。中午我从不回家,先是家人送饭,等妹妹上学后就是她给我带饭。就这样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回忆求学的经历,刘建胜说自己因为身体残疾,只能笨鸟先飞。

  1973年,刘建胜被分配到街道卫生所,虽然主要负责财务和后勤工作,但只要有空,他就跟着北京来的一位老中医学习医学。后来街道领导看他这么好学,就派他去兰化医院进俢了半年,又在北京光明中医学院甘肃分校学习了四年,成为一名执业医师。

  刘建胜不仅好学,还有着一股钻研精神。在中医临床治疗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自己配置的一些经济实惠的药治好了很多流行病、肺病、胃病、皮肤病患者。

  一心办好卫生所凭信念和支持白手起家

  1993年,在原街道主任栾瑞英的支持下,刘建胜全面接管了卫生服务站。当时的卫生服务站只有80平方米,几个破方凳,三四个三斗桌,几个最古老的那种长条椅子,医疗器械就是几个玻璃针管。街道领导给他借了一些钱,他又从家里凑了一些,添置些简单的设备,算是把卫生服务站的摊子先支了起来。

  刘建胜说,幸亏有一帮朋友,省去了他不必要的麻烦,还节省了卫生服务站的开支。“那时购药材都是亲自跑到医药公司去,大家看我困难都尽量帮助我。刚开始雇个三轮车,从医药公司拉回来,后来又托熟人、同学、同事,帮我捎带。”就这样,刘建胜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省吃俭用白手起家,一点一点攒钱买设备,配备了卫生服务站的一些常规医疗设备,尽心为辖区居民服务,实现一名医者对自己职业的赤诚坚守。

  服务暖人心能坚持一天是一天

  20多年来,对于困难居民,他都尽力去帮,能免一点就给免点医药费,免十块二十块钱都是家常便饭,他甚至将残联发的轮椅都送给了行动特别困难的病患。有个独居的老太太患有肺气肿,上楼下楼十分不便,刘建胜和同事坚持上门服务,天天到老人家里检查,打针输液。就是因为日复一日的贴心服务,服务站为辖区居民构筑起了健康的第一道屏障。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恰巧碰见了前来买药的老病号冯大爷。冯大爷今年80岁了,患有高血压,冯大爷告诉记者:“刘大夫把卫生站办得好呀,这里的医生、护士专心、热情,对我们这些老年人照顾得特别好。我觉得大医院都赶不上家门口这个卫生站。”

  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刘建胜的手中办得越来越好,不但实现了残疾人的自主创业,还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基层医疗人才,解决了20多人的就业。贴心周到的服务、经济有效的用药、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医者仁心,使得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刘建胜更感任重而道远,而最重要的是要给服务站培养一个接班人。所以现在,虽然已经60岁了,刘建胜还坚守在岗位上。他说:“只要我还能坚持,我就会把终身所学毫不保留地用于治病救人,传授给年轻的医生。也想让社会对残疾人不再歧视,残疾人不仅可以自食其力,还可以自主创业,帮助别人。”首席记者刘蔚霞实习生柴雪纯徐进祎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