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牵手残疾人,共圆中国梦——写在第二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之际

06.06.2014  18:38

“我的进步来源于太多人的帮助。他们向我伸出温暖的手,牵引我不断往前走,让我的心中对未来一直充满梦想。如今,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回馈社会。”

上海市的盲人速录师韩颖从失明后的悲观失望,到逐步摆脱阴影,乐观生活。在梦想的激励下,韩颖一路走来。

在全国8500万残疾人中,像韩颖这样的并不在少数,他们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第二十四次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 帮助扶持残疾人,更多的接纳他们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传递温暖 为残疾人编织幸福

助残日期间,各级党政领导纷纷加入到助残日活动当中,成为助残行动的宣传员。多个省份的主要领导同志走访残疾人服务机构,慰问贫困残疾人,为他们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甘肃省委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双联”行动。63岁的甘肃八里铺镇孙家大庄村农民孙理华就是一个“双联户”。他家6口人中3人是残疾人。2013年县畜牧局与他结对,为他提供了基础母羊两只,并指派专人从多方面给予具体帮扶。现在孙理华家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家里还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

中国残联会同中组部于2012年开始共同组织实施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也收到了显著效果。截至2013年底,全国10.9万个基层党组织和3.6万名党员干部共结对帮扶了14.6万贫困残疾人。

多项补贴 让残疾人生活有保障

对于残疾人来说,最基础、最关键的需求就是落实基本托底的保障,而最困难、最需要兜底的保障对象是重度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

家住兰州市城关区的重度残疾人海亚灵除了可以以高于低保标准20%的数额每个月领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562元外,还可以领到70元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加上区残联、街道和社会爱心人士不定期送来的慰问品和每天15元的免费爱心餐,日子过得不那么紧巴了。

截至2014年4月,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建立了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专项制度,11个省(区、市)建立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专项制度,458.2万残疾人直接受益。

“我们正在按照中央部署努力加快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首先要做好守住底线的工作,而落实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正是做好守住底线的托底性基础措施。”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在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中部地区调度座谈会上说。

除了两项补贴外,各地还通过采取多种举措,对残疾人群体提供多种保障,帮助他们解决最急迫的问题。

长春市残联鼓励用人单位积极为残疾人大学生开发就业岗位,在享受国家统一规定政策基础上,对安置长春市本市户籍的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单位给予资金补贴。贵阳市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可以免收杂费、课本费、校服费,并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据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