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积极推动企业挂牌新三板
8月14日,全国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突破了1000家,新三板在经历了市场各方观望质疑后爆发式增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小额、便捷、灵活、多元的投融资机制,正日益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最开放、最具创新力的基础板块。
在新三板快速发展进程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是,早在北京 中关村 ( 000931 , 股吧 )非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转让系统试点之际,武汉市即敏锐地将三板市场作为助力创新企业快速成长的突破口,坚持不懈地推动争取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在武汉试点。2012年8月3日,武汉 东湖高新 ( 600133 , 股吧 )区与上海 张江高科 ( 600895 , 股吧 )、 天津 滨海新区被列为新三板扩容首批试点园区。在武汉市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武汉市面对新三板这样一个新兴事物,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探索与尝试,新三板业务快速发展,后备企业达到118家,截至今年8月,挂牌企业达到66家,继 北京 、 上海 后位列全国城市第三。其中今年新增挂牌企业30家,有13家企业定向增发融资共计3.16亿元,新三板的“武汉板块”已初步形成。
新三板在试点初期沿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被视为游离于沪、深交易所之外的场外交易市场。由于地位不明确,交易等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融资功能未能充分体现,市场参与热情度较低。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运作缺乏规范性,而新三板对规范性要求又较高,加上挂牌成本负担较高等诸多因素,导致许多企业对新三板望而却步。
这些现实困难和制约因素,同样是武汉市在推进新三板工作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新三板这个 新兴市场 ,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将其作为推动全市工业倍增、服务业升级计划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工作——
一是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武汉市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向 证监会 、 科技部 、证券业协会、全国股转公司汇报并邀请证监会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到汉考察指导,及时掌握新三板最新政策;多次邀请全国股转公司领导到武汉召开新三板培训会和企业对接会,提高市场各方对新三板的认识,加快企业挂牌进程;大力发掘培育挂牌企业,开展多形式辅导培训,促进中介机构和企业间的项目对接。
二是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问题。武汉市专门成立新三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领导、东湖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同志担任组长, 湖北 证监局、市政府金融办、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市科技局、财政局、市 发改委 、经信、 国资委 等部门和各区政府负责同志为成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集中研究新三板试点工作的重大问题;实时召集拟挂牌企业召开协调会,了解企业困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组织包括20多家主办 券商 召开新三板挂牌调度会,推进企业挂牌进程。
三是出台新三板奖励政策。2012年,武汉市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新三板试点的若干意见》,对挂牌企业分阶段给予奖励50万元,其中企业完成改制奖励20万元,企业挂牌后奖励30万元。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对东湖开发区挂牌企业分阶段给予奖励70万元;市区两级奖励总共120万元,基本覆盖了推荐挂牌费用,减轻了企业挂牌新三板的负担。
四是组织新三板 沙龙 活动。武汉市在积极推动新三板工作过程中,多次联合券商、银行、投资机构等举办新三板沙龙活动,提高企业对新三板的认识。同时,实时解决企业挂牌新三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对接,提高企业挂牌新三板的积极性。
五是制定绩效考核目标。为提高区政府推进新三板的积极性,市政府进一步明确目标,推进新三板工作责任制,今年全市将新三板目标纳入各区政府市管领导班子履职尽责管理考评体系,将任务分解到各区政府,促进区级部门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武汉市为推进新三板工作所采取的各项举措,在试点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三板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为全国其他地区起到了示范效应。今年新三板全国扩容后,全国各地积极推进,经济发达地区和奖励补贴力度大的城市新增挂牌数量较多,如北京新增71家、上海新增72家、深圳新增34家、苏州新增43家。
武汉市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制定一定时期的特殊政策,鼓励更多中小企业利用新三板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