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三乡工程”兴乡村(乡村振兴在行动)
本报武汉12月28日电 (记者田豆豆)山形起伏间,举目尽花海,徽派院落点缀,一派田园牧歌景象。“在本村企业家的投资带动下,现在的家乡,已经从‘空心村’变成景区。我决定回村开店卖土特产,线下卖给游客,线上做电商。”26岁的葛意,是从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杜堂村飞出的“金凤凰”。2015年大学毕业后,他先在长沙工作了两年。今年,杜堂村木兰花乡景区开园,葛意这样的年轻人又“飞回来”了。
面貌一新的杜堂村,是“三乡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武汉市通过多种激励措施,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鼓励市民、工商企业家、本地能人投身投资农业农村建设,畅通城乡要素资源对接融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
市民下乡工程,主要是指引导有一定经济能力,追求田园生活情趣的城镇居民,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和土地等资源,到乡村休闲养老、发展创意经济,实现“劳动变运动、居住变休闲”。鼓励乡村通过“农房合作社”等形式,将空闲农房集中起来,规范化地对市民出租。今年初至10月底,全市共达成空闲农房租赁协议8543户,实现年租金1.3亿元。乡村休闲、养老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了1.98亿元的新增收入,有效提升了农村特别是贫困村的收入水平。
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主要通过现场会、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吸引本村或外地企业家、社会贤达,到农村投资兴业,引导企业家流转土地,发展规模高效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三乡工程”提振了乡村旅游,“生态农庄”“文化书院”“创意小镇”“养老休闲”等新型业态百花竞放。全市农业企业今年共吸纳社会投资65.05亿元,其中贫困村、街(镇场)引进企业15家,带动4680户农民脱贫。企业兴乡实现农民增收5.19亿元,对农民收入增长贡献率达13.24%。
今年武汉有82个村湾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为新产业发展健全了基础设施,进一步拉动了企业投资农村的积极性。而该项目市级财政资金只投入了1.3亿元,吸引了10.4亿元的社会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