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灾后重建水利工程全面竣工
本站武山讯(特邀记者周维平):近日,武山县灾后重建工程车家岸灌区维修改造工程建设全面竣工通水,地处尾水段的城关镇韩川村的群众说“渠道修好了,今年冬季灌溉我们终于可以不用高价井水灌溉了,现在不仅来水快,水量也大,灌溉用水有保障。”至此,武山县实施的16处灾后重建水利工程全面竣工,并发挥了效益。
2013年7月22日, 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处大地震及连续的余震,造成武山县水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部分段落裂缝、变形损毁,无法正常运行,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灾情发生后,市县水务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全县核查落实,及时申报项目。先后于2014年7月和2015年3月两个批次共16处灾后重建项目批复立项,下达总投资2606万元。项目区涉及10个乡镇252个行政村的防洪安全和农田灌溉。其中河道治理工程10处,重建堤防6.97公里,灌区维修工程6处,修各级渠道33.36公里,建水源工程4处。
灾后重建项目指标下达后,武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水利工程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建设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目标任务、提出质量要求,制定保障措施;水务局把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作为重点,多次召开灾后重建项目建设推进会议,按照划段包干、各负其责的原则,向参建单位定任务、定工期;要求技术、监理、质量检验等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做到指导到位、监理人员旁站监督到位、灌区受益代表督查到位。选配的18名水利技术人员吃住在工地指导施工,从改线、开挖、破损渠段拆除、渠道基础处理、混凝土浇筑等进行现场督查指导,同时要求施工队增加人员班组,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千方百计赶进度,对完工后渠段及时进行洒水、铺膜保湿养护。
为保障工程质量,水务局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制定由质量检查人员对进场设备及材料、单元工程、分部工程、隐蔽工程进行质量责任到人的目标考核制度,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各阶段检测、检验及评定,确保施工质量。县委、县政府及县水务局采取专人督办、蹲点督办、跟踪督办等办法,促进度、保质量,对检查出的问题即知即改,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树立了工程的良好形象。
由于各项措施的落实,截至11月,开工建设的16处水利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经全面竣工,重建堤防6.97公里;灌区维修33.36公里,修建分水闸23座,维修渡槽3座、排洪槽11座;建水源工程4处,已全部交付使用,为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保障及防洪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