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适应新常态推动民政工作转型升级
2014年,武威市围绕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中心,以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为重点,适应新常态,深化民政改革,加快民政转型,民政事业平稳健康发展,总体工作被省民政厅综合考评为优秀,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
武威市全面开展城市低保及农村低保清理规范,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靠实整治责任、加强宣传引导、规范操作程序、健全工作机制、注重监督检查等举措,扎实开展城乡低保不公问题专项整治,着力推进“阳光低保”。对全市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了全面复核,清退13066人,新纳入10087人。同时,全面开展26种重特大疾病专项救助工作,救助医疗困难对象26.6万人次、26种重特大疾病患者589人次。稳步推进临时救助,有效解决城乡居民因灾、因病等突发性事件遇到的生活困难问题。改扩建和撤并调整农村敬老院为22所,集中供养五保对象2064户2143人,年均供养标准3372元;分散供养7797户8273人,年均供养标准3177元。全年共发放救助金5.86亿元。天祝县岔口驿敬老院、民勤县苏武敬老院和凉州区张义镇敬老院被省民政厅评定为“三星级”敬老院,凉州区发放镇敬老院、武南镇敬老院被评定为“二星级”敬老院。天祝县岔口驿敬老院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
去年,干旱、风雹、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武威市52个乡镇98718人1583.44公顷农作物受灾,倒塌房屋154间,严重损坏房屋188间,直接经济损失4198.7万元。灾害发生后,武威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县乡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干部群众全力开展抗灾救灾和生产自救,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发放救灾资金3393万元,有力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列支专项经费168万元购置了一批救灾物资。分批次对全市93个乡镇分管领导、民政助理员及村级灾害信息员进行了轮训。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举办各类现场咨询活动3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7万多份,开展演习演练8场次,发送防灾减灾知识小册子4000余册,展出宣传图板400余块。
春节前夕,武威市委主要领导带领四大班子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驻武部队、军队离休干部、部分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全面安排分解并督促完成“双十工程”任务,积极组织开展“丝绸之路双拥文明线”武威段创建工作。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924.2万元。申报并完成2个烈士纪念设施、11个烈士零散墓保护修缮项目。换发军人伤残证684本,换发烈士证明书107份。投入参合参保资金708.5万元,落实了新型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妥善安置2012年至2013年接受的54名转业士官,培训退役士兵571人,获取“双证”535人,推荐就业515人,实现就业率90%。落实两参人员待遇,形成了两参人员稳控工作常议常抓的局面,维护了社会稳定。
武威市全面完成第八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换届后,925名致富带头人、867名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当选村主任;村委会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4岁;大学生村官100名,比上届增加63名;女村委会主任4名,比上届增加3名。各行政村均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开展工作。跟进做好“下山入川”移民点基层政权建设工作,新成立村民委员会2个、村民小组28个。筹资65万元配套建设核心区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村规民约〉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城乡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凉州区西关街道被省民政厅命名表彰为“全省第一批和谐示范街道”,凉州区西大街东小井社区、天祝县华藏寺镇南街社区被省民政厅命名表彰为“全省第一批和谐示范社区”。
武威市抢抓政策叠加机遇,抓民政项目建设。去年,全市新开工民政项目4项,总投资600万元的武威市军供站改造项目餐厅建设已竣工;总投资2800万元的武威市第二社会福利院项目已完成主体框架浇筑;总投资1200万元的凉州区综合福利院公租房及儿童福利中心项目完成地面一层框架浇筑;总投资2.97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武威市幸业养老中心已到位资金3372万元,完成搭建施工用房、塔吊搭建、场地平整和地基开挖。古浪县黄花滩综合养老服务福利中心等续建项目进展顺利。承办省政府为民办实事5件,“城乡低保标准提高15%、农村五保省级补助标准由年人均2000元提高到2510元”3件实事均于5月底前完成,资金全部发放到位。这次提标后,全市城市低保标准由原来的294元提高到339元,月人均补差由240元提高到276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的1907元提高到2193元,月人均补差由101元提高到123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原来的2700元提高到3218元。省上下达90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任务,9月底全部建成并经省上验收。市列城乡低保提标和提高农村五保补助标准3件实事与省上办实事任务同步完成。
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