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点沙成金” 沙漠特色旅游成当地增收新途径

07.04.2017  20:10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两座山不会见面,但两个沙漠有可能见面。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北部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就差一点见了面。在两大沙漠之间,武威市的战略地位尤其重要。这里干旱缺水,年降水量60-61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400-3010毫米,沙多林少,生态环境脆弱,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几年,当地因地制宜,防沙、治沙、用沙多管齐下,既搞沙漠生态治理,也搞沙产业开发。
  一首广泛流传在甘肃省武威市的民歌,讲述了几代治沙人以大漠为家、与荒凉为伍,植树造林、营建绿洲的辛劳生活。在武威的最北端,民勤县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C”形包围,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沙尘暴中心和策源地之一,因此有“中国沙乡”之称。
  和沙漠较劲了25年的民勤县连古城沙生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陶海璇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科学治理,当地绿洲植被得到有效恢复,过去“沙魔”肆虐给百姓造成的伤痛正在逐步好转,“治理以前,一刮风都是沙尘,沙过去把苗子都打死了,把地膜都挂跑了。直接影响生产,影响老百姓的生存环境,以前刮大风的时候,家里面刮进去垃圾、沙尘用架子车才能清理出去,现在大风之后用土簸箕就可以清理出去了,治理效果老百姓感受是非常深的。
  从防沙治沙到用沙,沙的危害被限制住了,沙的价值也被开发出来了。除了发展沙生种植业,沙漠特色旅游也成了当地增收的新途径。通过实施石羊河流域治理,当地已干涸52年的青土湖重现人工季节性水面,形成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紧邻青土湖的号顺村也再度焕发活力,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兴奎说,现在村里建立了青土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伙儿抱团一起靠旅游业致富,“依托青土湖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把村民变成产业员工,一家两人在这里上班的话,一年能拿到接近八万元,可以达到小康这个水平。
  2014年,武威市启动实施新的生态重大战略工程——千里沙漠大林带。通过修建公路,将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一劈为二,沿风沙线营造一条562公里的绿色生态林带。
  武威市林业局局长朱红艳表示,依托这条“绿飘带”,下一步要引导群众用好“”、用活“”,“用沙,是下一步重点工作,即利用还要保护,一方面有经济效益,一方面固沙,让环境变得好起来,让老百姓收入变得好起来,让老百姓觉得我生活在沙漠边是一种福气,因为我利用这个资源方便了。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党委书记徐先英认为,沙漠的可利用的价值将成为沙产业发展的机遇。通过更加细致科学规划,让老百姓掌握点“”成金本领,未来甘肃的沙产业将会朝着精细化、多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利用沙漠,可以发展光能、太阳能。挖掘沙漠里的一些药材,一些可种植可食用的东西,沙米、沙樱桃,比如黑枸杞能不能做成像蓝莓一样的饮料,这个今后都是我们研究的方向,从种植业,养殖业,包括加工业,要形成产业体系。”(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