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民勤小额贷款助力精准扶贫

21.10.2015  09:52

  原标题:民勤小额贷款助力精准扶贫

  通讯员 侍文元

  深秋时节,天气有了些许凉意,可在民勤县西渠镇首好村二社吴志民的日光温室里,暖意融融,生机盎然,一行行黑木耳菌棒整齐排列,菌孔里黄豆大小的菌苗依稀可见,主人正忙着逐个查看长势。

  “这是第一次种植黑木耳,用心的地方很多。”吴志民家是精准扶贫对象,贷了精准扶贫款5万元,建起了日光温室,发展黑木耳产业。吴志民说:“党和政府帮一把,我们有信心脱贫,也有信心致富。从目前黑木耳的长势来看,11月上旬就可以采摘,按照签订的收购协议,一座温室的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当年脱贫不是问题!”。

  如今在民勤县,象吴志民一样,通过“自主发展类”贷款培育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贫困农户共有963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阳光雨露般滋润着广大贫困户的心田,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富民产业正在兴起壮大。

  为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实现整体脱贫目标,民勤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惠民政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以下、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支持,切实解决好贫困群众贷款难问题,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至目前,共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4761户、23805万元,其中:自主发展类贷款963户、4815万元,带动帮扶类贷款3798户、18990万元。

  民勤县发放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坚持的第一原则就是“贫困户意愿”,根据各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由其自主选择,绝不搞“一刀切”。在征得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贫困户将精准扶贫贷款以入股形式委托给信誉度高、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周转,贫困户享受分红;在分红资金用途上,为防止贫困户短期奢侈消费,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按照“全额给付、钱物结合”的原则,一部分用于解决贫困户临时性资金短缺的问题,一部分为贫困户购买基础母羊,通过品种改良、补栏扩群,帮助其发展设施畜牧业,培育增收产业,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在带动帮扶企业的选择上,民勤县按照相关部门推荐、乡镇筛选、金融机构审核的程序进行,结合全县主体生产模式发展实际,选择具备产业发展前景好、致富带动能力强、内部制度健全、财务管理规范、资产负债率低、社会诚信度高、能够帮助贫困户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带动帮扶企业。通过层层筛选,确定兴宝实业有限公司、中天羊业有限公司、甘肃华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9家企业作为带动帮扶企业,按政策要求一次性为贫困户兑付受益分红,为贫困户提供种植、养殖信息和技术服务,并按照市场价格优先收购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纳贫困户的劳动力,帮助贫困户发展主体生产模式,增加收入,实现脱贫目标。

  只有管好,才能用好。民勤县强化工作措施,积极防范贷款风险。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纳入乡镇年度考核范围,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与相关部门定期对各乡镇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实情况和承贷金融机构贷款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乡镇、相关部门和承贷金融机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识别贷款对象,严格界定贷款用途,督促贷款户将贷款用于发展富民增收产业。积极探索完善确权、评估、登记、交易、保险等配套措施的反担保机制,制定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担保合同,鼓励贷款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宅基地使用权、农业设施等向乡村两级政府提供反担保;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风险意识、信用意识、法律意识,对不良贷款户纳入黑名单管理,切实降低贷款风险。建立财政风险补偿基金长效机制,按照贷款数量3%左右的标准,由政府和承贷金融机构按7∶3的比例建立贫困户风险补偿基金;加快推进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建设步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互助资金投入力度,确保38个贫困村每村互助资金规模不少于50万元,撬动金融机构贷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