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民勤县:枸杞产业促“双赢”

29.08.2014  18:26

  原标题:民勤:枸杞产业促“双赢”

   中国甘肃网8月29日讯 据武威日报报道 (记者 侍文元)8月20日,在民勤县兴宝实业有限公司的晾晒场上,工人们正在忙碌着装运晾晒好的枸杞。“从6月中旬开始,我们就组织员工深入乡镇、村社进行收购,目前已收购鲜果100多吨,预计收购工作将持续到9月份。”公司总经理潘从宝说。

  培育壮大加工购销企业是民勤县延伸产业链、做大枸杞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几年的扶持发展,目前,全县共建成枸杞收购加工企业11家,枸杞产销专业合作社3个,枸杞烘干线15条,引进太阳能烘干房2个,建成枸杞冻干线1条,枸杞加工产品有枸杞醋、枸杞酒、枸杞超微粉、速溶粉、枸杞咖啡、枸杞多糖等10余种,企业年综合加工能力达到1000吨以上。

  民勤县地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腹地,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发生轻微,远离工业污染,生产的林果产品以生态、安全、优质著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光热资源条件,使民勤枸杞具有果实鲜红、粒大饱满、皮薄肉厚、含糖丰富和药用价值高等特点。近年来,民勤县大力推进实施“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按照“东坝葡萄、西坝红枣、湖区枸杞”的总体布局,在沿沙区域大力发展枸杞产业。目前,全县累计发展枸杞8.9万亩, 2014年全县枸杞挂果面积达7.01万亩,干果总产量可达996吨。

  枸杞产业发展伊始,民勤县把宣传动员作为第一抓手,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平台、《新农村资讯》等媒体,采取拍摄专题片、开设宣传栏、制作PPT、举办报告会、组织现场观摩、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对枸杞产业发展进行广泛宣传,着力提高农民群众认知水平。强化政策扶持,制定出台了《民勤县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依据前期投入情况,对枸杞基地前期建设由县财政扶持每亩补助1000元,分年度兑现。加强技术服务,建立“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技术服务队伍和县乡村社四级技术服务网络。落实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推行“农户工作法”和“点面工作法”,实行包乡技术人员定示范点、包任务落实、包造林质量、包技术服务、包成果效益的“一定四包”责任制,切实解决枸杞种植户在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与技术需求。

  枸杞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东坝镇左新村农民吴智瑞是民勤县最早引进和种植枸杞的人,今年,他经营的四年生枸杞亩产干果100多公斤,亩收入5000多元。蔡旗乡率先引进宁夏种植户承包经营枸杞基地,大力推广宁夏种植枸杞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建成了一批苗木长势好、果品品质好、基地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枸杞栽培示范园,累计栽植枸杞10895亩。来自宁夏的承包大户张正国告诉记者,目前采摘工作已接近尾声,三年生枸杞亩产干果60公斤左右,亩产值可达3000元以上。

  地处青土湖边缘的西渠镇,把枸杞产业发展作为生态保护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保成活、整体五年显成效”的总体思路和“第一年点上抓示范、第二年线上建长廊、第三年面上扩规模”的发展格局,从2011年开始连续四年,累计发展枸杞3万多亩,成为全县枸杞栽植面积最大乡镇,涉及33个村、237个生产合作社、425个点,率先实现了人均1亩特色林果的目标。

  在发展壮大规模的同时,民勤县注重地方品牌培育和产品质量的提升。2014年,县上成立了由林业、食药、质监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分赴蔡旗乡、重兴乡、红沙梁乡、西渠镇、东湖镇、收成乡、东坝镇等枸杞栽植乡镇,对枸杞晾晒、烘干工艺进行专项督察,切实加强枸杞质量监管,规范枸杞晾晒烘干工艺,保证枸杞质量和品质,确保枸杞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近9万亩的枸杞基地,就好比是一道道农田防护林。”在谈到生态效益时,民勤县林业局副局长杨树兵说,枸杞属于密植经济林,防风防沙效果比较明显,尤其在沿沙沿边乡镇、村社,对内地农田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杨树兵说,将以“做大、做优、做强”为目标,充分发挥民勤枸杞的产地优势和品质优势,着力规范和加强田间管理措施,重点突出已建枸杞基地的提质增效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基地建设效益。同时,积极开展枸杞“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实施品牌战略,逐步提升民勤枸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和优势品牌,带动枸杞基地向栽培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和无公害、绿色、有机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枸杞产业的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发展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