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数字化赋能传统农业 农户减负增效享"智慧"生活

01.07.2020  16:32
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村民李忠诚正在打理自家蔬菜大棚。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6月30日电 (高展 艾庆龙)夏季的早晨,地处甘肃武威市州区下双日光温室现代农业园内,朝阳洒在蔬菜基地的大棚上,泛起一层金边,远处几声鸡叫声,显得整个园区静谧而又充满生机。

  凉州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日光温室种植面积列全省第一。近年来,下双镇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高效节水为主的设施农牧业,截至目前,设施农牧业面积累计达到14224亩,户均设施农牧业面积达到5.04亩。

  51岁李忠诚一早从微信交易群里得知,这两天西红柿交易价格又上涨了。“上周价格还是2.1元,今天就涨到了3.2元,我得抓紧摘果出售。”李忠诚说。

武威市凉州区日光温室种植已进入“智慧时代”,农户从手机APP上就可实时监测到大棚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 高展 摄

  大棚内,西红柿长势旺盛,藤蔓上挂着累累硕果,李忠诚已经开始忙着采摘,丰收的喜悦之情洋溢在脸上。

  李忠诚的4个棚由老两口自己打理,去年收入在12万元左右。“在下双,没有你卖不了的菜。”下双镇办公室副主任杨志强介绍说,园区链接国家农业部的农产品交易网站,实时掌握农产品每天的交易价格,我们将园区主要农产品交易价格发布到园区LED大屏幕上,通过“农信通”发给种植农户,为种植农户在蔬菜交易时提供一个参考底价。

  “现在大棚种植轻松多了,以前每天早上拉遮光帘就得40分钟,等到全部拉起已经是一身汗了。现在采用物联网技术,直接通过手机APP就可实现远程控制,全程只需2分钟。

  “原来一个农户最多种两座大棚,现在有农户可以种植6座大棚。通过物联网,完全解放了劳动力。”杨志强说。

  “日光温室内安装由以色列进口的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果实膨大传感器和叶面温湿度传感器,通过这一些列的传感器来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杨志强介绍说,数据会每隔15分钟自动上传到我们大数据平台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指导更加精细化种植。

下双镇办公室副主任杨志强正在通过数据监测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 高展 摄

  “园区联合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建立了农业远程会诊平台,专家可随时调取监控数据及影像,进行线上会诊。”下双镇镇长柯大源说。

  在最后产品准出时农监中心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的会生成准出报告二维码。“这就是蔬菜的身份证,顾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了解产品的所有信息,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供依据。”柯大源说。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凉州区正运用大数据平台,积极探索传统日光温室种植向智慧农业升级。武威市委常委、凉州区委书记鞠毅介绍说,在设施生产上,凉州区已发展为秋冬茬、冬春茬、越冬茬等多种种植茬口,形成了以茄果类精细蔬菜为主,瓜类、果品为辅,特色蔬菜为补充的生产结构,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供应。

  据了解,2019年凉州区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11.8万亩,总产量达80万吨,总产值达30.7亿元。(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