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落实“五禁”规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17.10.2016  18:39
    武威市大力发展甜高粱,解决设施牧业饲料。今年种植的40.2万亩甜高粱喜获丰收。
    近五年来,武威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出台和落实“五禁”规定,即严禁违法开荒、打井、在禁牧区放牧、乱采滥伐、野外放火,坚持不懈地加强环境生态建设,全力保护生态环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绿洲及荒漠区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也为防沙治沙开辟了新的路径。
    一
    10月初,驱车沿武威千里沙漠大林带治沙路前行,只见沙丘上人工压的麦草沙障内梭梭、花棒、毛条、红柳等新植的灌乔木沙生植物长势良好。
    来到民勤县青土湖,站在高高的沙峰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是层层叠叠的绿苇、人工栽植的各类沙生乔灌木;青土湖水岸边,成片的芦苇郁郁葱葱;清澈的湖水在阳光下泛出层层波光。
    这个位于石羊河流域最末端、民勤县东北部沙漠腹地的湖泊,于1959年干涸后形成了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成为民勤绿洲北部最大的风沙口,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这里呈合围之势。
    近年来,武威市委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民勤建设全国节水模范县和防沙治沙示范县为目标,坚持造管并举、封造结合,依托重点生态项目支撑,干部群众义务开展了大规模压沙造林,累计在青土湖区域完成压沙造林5万亩,完成围栏封育12万亩。同时,从2010年开始,每年向青土湖下泄生态水量,有效补给地下水,促使区域植被尽快恢复,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干涸半个多世纪之后,青土湖重现碧波荡漾,去年底水域面积达22.36平方公里,局部地方地下水埋深小于1米,形成了面积约106平方公里的湿地。
    走进夹河乡黄案滩自然恢复区,只见成片的芦苇密密麻麻。在自流井的出水口,一汪清澈的水自井口潺潺流出,顺着小小的水沟安静地向前流淌,在不远处的洼地汇集,形成一片片湿地,湿地周围花草丛生,一棵棵沙枣树枝繁叶茂。
    夹河乡党委书记王玉珍说,黄案滩以前由于打井开荒、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近年来,民勤县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自然恢复区的植被逐步恢复,地下水位上升,以前关闭的机井有7眼自流成泉。
    青土湖、黄案滩,湖泊重现、梭梭成林、芦苇丛生,是武威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缩影。
    二
    近年来,武威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突出“节水、治沙、造林、防污”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积极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沙漠生态治理和沙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武威市创新防沙治沙新模式,健全完善“国家有投入、企业给赞助、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围绕落实省委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战略部署,于2015年开始实施甘肃内蒙古省界武威段千里沙漠大林带项目,加快构筑和完善防沙治沙生态屏障。
    武威市委、市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强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中心,全力破解“资源性和结构性缺水”难题。按照“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生态建设方针,统筹“节水、治沙、造林、防污”四个重点,建立“国家有投入、企业给赞助、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大力推广用麦草方格沙障治沙的有效经验,大规模开展治沙造林工作,坚定不移推进特色林果业建设,积极推动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开发工作。严格落实“五禁”决定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措施,探索建立了集压沙修路、造林绿化、工业治沙、生态农业、扶贫开发“五位一体”的沙产业发展模式。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59.58万亩、封育185.4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的12.6%提高到了19.72%。全市湿地总面积达到156.3万亩,今年以来全市完成人工造林41.13万亩。
    武威市坚持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并行,不断探索防沙治沙新模式。扎实推进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和省级财政防沙治沙项目、民勤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项目。组织实施了红水河百里生态经济长廊工程、甘肃内蒙古省界武威段千里沙漠大林带工程、濒危野生动物民勤青土湖试验性放养基地等重点生态项目的建设。坚持机关干部义务压沙造林制度,开展大规模压沙造林,全市机关干部平均每年完成压沙造林3.98万亩。
    武威市创新沙漠治理新思路,利用沙漠光热资源优势,发展沙漠光伏发电基地,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目标。建立完善沙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开展工业治沙、生物治沙、机械治沙、产业治沙和治沙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加快发展沙漠特色养殖和林果、药材种植产业,促进沙区生态脱贫和产业致富。积极推进治沙生态林承包经营,承包到户180.9万亩。严格落实“五禁”规定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措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得以有效巩固。
    三
    2015年9月,武威市全面落实“五禁”决定,各区县严格执行乡镇领导包片、乡镇干部包村、村社干部包重点户工作责任制,将“五禁”决定落实情况纳入工作实绩考核范围,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定严格的奖惩和责任追究措施。各乡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辖区内“五禁”工作负总责,严格落实领导包片、干部包村负责制,充实乡村两级管护力量,组建巡查队伍,明确处罚措施,引导群众自觉遵守“五禁”决定,使“五禁”决定深入人心,形成区、乡、村三级联动、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落实“五禁”决定的良好局面。
    凉州区建立“书记、乡镇长——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222”网格化管理机制,细化工作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出台《凉州区落实“五禁”规定责任追究办法》,对落实“五禁”决定的行为、职责、责任人和追究处理办法作出具体规定。各乡镇建立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包村干部、村委会三级管护责任机制,签订责任书,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乡村干部深入村组,发放“五禁”通告、告知书、承诺书,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同时,从严、从快、从重查处违反“五禁”决定案件,切实起到教育、警示、震慑作用。
    民勤县健全完善乡镇负总责,林业、畜牧等相关部门督促检查机制,将“五禁”决定落实情况纳入各乡镇、部门单位实绩考核范围,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考核奖惩;结合“植树节”、“野生动植物宣传日”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手机短信、公益广告等多种宣传形式,对《森林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做到落实“五禁”决定家喻户晓;成立专项行动工作小组,集中力量对在禁牧区放牧、野外放火、乱采滥伐等行为进行重点治理,对公路沿线通道绿化区、经济林果栽植区、设施农业覆盖区、草原重度退化区、风沙治理区和森林、草原生态重点保护区等重点区域进行严密监控,对偷牧游牧行为和破坏植被、毁坏林木案件及时查处,彻底杜绝放牧、焚烧秸秆、放火、乱采滥伐野生资源现象发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违反“五禁”决定联合执法责任机制,采取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方式,严密监管辖区压减耕地复垦和非法开荒等行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水政执法网格化管理,严防未经审批非法打井、非法启封已关闭机井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加大查处力度,严查涉林案件,对各类违反“五禁”决定,破坏林木植被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从严、从重、从快处理;科学统筹生态建设和产业培育,扶持发展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养殖大户,充分发挥农区内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广秸秆加工和氨化技术,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推进“五禁”工作常态化。截至目前,全县共查处各类涉林行政案件142起,查处违规放牧人员600余人次,教育野外非法用火130余人,处罚非法樵采、乱采滥挖、非法收购野生黑果枸杞违法行为人12人,教育劝阻非法采集野生黑果枸杞人员150多人次。
    四
    武威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设施农牧业放在实施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谋划实施,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设施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收入倍增的决议》《武威市设施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确定为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确定了“211”目标,即到2016年,实现农村户均2亩棚、1亩经济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把武威建成国家级设施农牧业示范区。
    武威市坚持“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发展方向,强力推行“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武威市委把主体生产模式发展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县、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任免奖惩挂钩。市县区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农民算好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经济账,综合运用媒体宣传、典型带动、现场观摩等方式,有效调动群众积极性,群众对设施农牧业从“要我建”变为“我要建”。通过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争取国家、省里现代农业发展、牛羊产业大县建设、蔬菜标准园创建等项目,支持设施农牧业建设。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抢抓妇小贷、双业、双联、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惠农贷款政策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发展基础。2010年以来,争取实施国家、省里农牧业重点项目,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增加财政性资金投入。5年来,全市累计投放“惠农贷款”302亿元,农户户均8.7万元,覆盖全市80%的农户,有效破解了设施农牧业发展资金短缺瓶颈;新建设施农牧业75.16万亩,是2010年前建成总量9.88万亩的7.61倍,年均新增12.53万亩,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85.04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8.52万亩,养殖暖棚66.52万亩,户均达到2.47亩。今年以来,全市新开工建设设施农牧业4.82万亩,预计到年底,全市设施农牧业总面积将达到90万亩以上。
    武威市坚持依托科技创新和推广,全力推动主体生产模式提质增效。严格执行技术服务承包责任制,组织各级农技人员包区域、包乡镇、包村组、包示范点,围绕品种选择、仔畜选购、疫病防控等重点环节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难题。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项目,确定475个村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村,建立村级综合农业服务中心,聘用技术人员853人;择优选聘村级动物防疫员896人。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绩效工资制、技术承包责任制,保证技术力量向生产一线倾斜,实现了设施农牧业生产基地与产区农户技术服务全覆盖。2015年,全市设施农牧业万亩以上乡镇达到31个;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3145个,畜禽饲养量达到3056.4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7.2万吨;设施农牧业亩均收益达到1.8万元以上。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60%来自主体生产模式,主体生产模式成为稳定可持续增收的富民产业。
    五
    武威市明确规定,严禁野外放火,禁止在林草地带、田间地埂、道路旁边烧荒、焚烧农作物秸秆、杂草、垃圾、树叶、废旧农膜等;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严格野外火源管理,切实加强野外上坟烧纸、野炊、郊游等人员的管理,严防火种及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山区、林区、草场。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2015年2月期间,凉州区长城乡党委、政府,九墩乡党委、政府虽然都对“五禁”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与农户签订了《遵守“五禁”决定承诺书》,但存在重视不够,落实不力,防范不严,巡查缺位,网格化管理流于形式,个别村组农户依旧在田间频繁焚烧玉米秸秆。
    凉州区委、区政府给予长城乡、九墩乡党委书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乡党委书记职务;给予长城乡、九墩乡乡长行政记过、记大过处分,两个乡镇在全区予以通报批评。同时,印发了《凉州区落实“五禁”规定责任追究办法》,对乡镇、生态建设指挥部及其工作人员,监管责任部门和执法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包乡部门及区级包抓领导,乡镇、生态建设指挥部、监管责任部门和执法单位在履行工作职责中违规的,一律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民勤县强化植被资源的封育保护,采取护、封、造、管相结合的措施恢复和扩大植被资源。全县完成封育管护300多万亩,对重点公益林区、保护区沿田临路人畜活动频繁地段实施工程围栏封育,累计完成工程围栏1600多公里。推广草原飞播种草、补播改良、围栏封育、防虫灭鼠等技术措施,提高草原生产能力。对退牧还草项目区草原实行承包到户,初步建立起了合理的草原利用、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来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