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质增效富民——武威市凉州区实施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侧记

14.06.2015  12:38

  今年以来,武威市凉州区大力实施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通过品种更新、技术集成、市场营销、品牌培育、装备强化、品质提升、产能提高、农民培训“八大举措”,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规划建设、融资投入、指导服务五个到位,切实提升设施农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011年以来,凉州区按照武威市委提出的“户均2亩棚、人均1亩经济林”目标要求,坚持“规模化、区域化、多品种、高效益”发展方向,大力实施“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模式,全面开展了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特色林果业扩量增效行动,形成了城郊区精细蔬菜生产区,沿沙区瓜果生产区和北片外向型蔬菜生产区,张义山区人参果生产区,沿山冷凉灌区食用菌生产区和沿山沿滩肉羊、肉牛生产基地。至今年5月底,全区已发展设施农业39.6万亩,实现了全区农户户均2亩棚目标;特色林果总面积达到76.58万亩,栽培面积万亩以上乡镇达到22个,千亩以上村260个,实现全区农民人均1亩经济林目标。

  优化品种增效益。武威市凉州区加大高端、优质、高效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引进推广高档蔬菜、反季节果品、特色瓜类和日光温室专用品种,积极扶持清水百利、金帆科技等种苗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集约化种苗推广率。加快设施养殖品种改良步伐,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优质奶(肉)牛冻精,大力推进黄牛冻配改良;引进杜泊、萨福克等肉用良种羊,加快绵羊杂交改良;引进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良种猪,大力推进猪人工授精杂交改良。积极开展山东黑牛、日本和牛纯繁扩群和杂交繁育,加快高档牛肉生产。目前,全区引进瓜菜新品种7大类71个,推广优质种苗5287万株,完成黄牛冻配改良4.5万头、瘦肉猪杂交改良6.3万头(次)、绵羊杂交改良10万只。

  集成技术增效益。武威市凉州区继续推行技术人员包棚活动,健全完善“五位一体”技术服务模式,完善技术承包责任制,指导农户加大新技术集成推广力度,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杂交改良等先进技术,大力推广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努力实现设施农业轻简化、高效化。目前,全区1265名技术人员技术承包日光温室13361座,养殖(小区)912个、养殖暖棚12967座,严格实行“包服务、包规范、包技术、包增效”四包技术服务责任制,全面推进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据调查,全区日光温室瓜菜亩均产量6859公斤,产值24798元,亩均纯收入20053元。

  强化营销增效益。武威市凉州区大力推行“贮藏加工+运输销售”营销模式,加快建设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壮大出口企业,大力推行《武威市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试行)》,建立健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监控评估预警体系、质量安全诚信体系”五大体系,积极推广“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积极鼓励经营主体发展电子商务,改进交易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开展网上营销,促进农产品销售。目前,全区已培育设施蔬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出口经营主体12家,建立出口蔬菜生产基地22处,认证基地面积8.6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5万亩,为设施蔬菜产品出口创汇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育品牌增效益。武威市凉州区加快培育知名品牌,支持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强“三品”认证和证后监管,打造“凉州蔬菜”“凉州羊羔肉”“凉州黑牛”“凉州白猪”等统一品牌,提升品牌效应。目前,已完成武威市亿利农民合作社等5家企业的10个“三品”认证(其中绿色食品3家、产品7个、无公害企业2家、产品3个),全区“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企业28家、产品74个、基地面积66.95万头(只)、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101万头。

  加强装备增效益。武威市凉州区加大机械装备投入力度,引进推广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农业机械,优化装备结构,日光温室上重点推广卷帘机、微耕机、滴灌设备等机具;设施养殖上重点推广青贮饲料收获机、全自动饲料喂养机、全自动挤奶机等设备,提高设施农牧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整合项目资金,对新建100亩以上的示范园区补助20万元,对新建200亩以上的示范园区补助50万元,用于园区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提升品质增效益。武威市凉州区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定完善符合生产实际的标准体系,指导农户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引导农户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操作。推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加强对种子、农药、化肥、农膜、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实施从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化养殖场的产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提高产能增效益。武威市凉州区按照“常规瓜菜反季节,特种瓜菜赶佳节”和“避旺、补缺、抓节日”的原则,打好“时间差”“季节差”和“空间差”,充分发挥反季节优势,合理安排种植茬口,推行冬季一大茬、秋冬茬、冬春茬和越冬茬等多种茬口种植。坚持“周年生产,避淡就旺”的原则,引导暖棚养殖户抓好投栏进畜和达标生产,进一步提升设施养殖的生产效益,加大养殖场(小区)土地利用监管力度,合理控制附属设施用地规模,防止设施养殖用地闲置浪费,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养殖场(小区)产能,增加生产效益。

  跟进培训增效益。武威市凉州区依托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及时对技术人员、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农户,围绕品种选择、疫病防控、标准化生产等重点环节,多途径、全方位的开展“菜单式”培训,特别加强对边缘乡镇、生产水平较低农户的培训,为推进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础。至目前,已培训技术人员、种养农户等12万人次,印发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等资料14万余份(册)。

  武威市凉州区依托当地资源,抢抓机遇,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创新,使各乡镇设施农牧业发展各具特色,效益不断提升。松树乡、四坝镇抢抓建设甘肃国际陆港产业园的机遇,积极建立外向型果蔬生产示范园区。按照《武威市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试行)》的要求,引导农户生产出口蔬菜,示范带动发展外向型农业;大柳乡依托百利、金帆等种苗公司,引进和推广了一批优质高效的日光温室专用品种,全乡集约化种苗推广应用率达60%以上,确保了温室瓜菜的品种优良率,日光温室亩均产值达到3万元以上;下双乡按照“常规瓜菜反季节、特种瓜菜赶季节”和“避旺、补缺、抓节日”的原则,指导农户合理安排种植茬口,实现多品种、多茬口,周年生产,常年供应,切实增加了群众收入;武南镇引进优良品种,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农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及登记申请,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味档次高,叫得响、卖得出、广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古城镇制定了《日光温室红提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已规划9个日光温室红提葡萄园区,新建日光温室775座,100座200亩以上示范园区2个,50座100亩以上示范园区4个;和平镇通过7个合作社建立“公司+合作社+养殖基地”的运营模式,加大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产业链,提升设施农牧业的经济效益;永丰镇依托普康集团,在毛沟村规划建设2000亩集种养、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设施农牧业基地。(记者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