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纪实

30.04.2016  13:54

中国兰州网4月30日消息 近年来,武威市委、市政府牢记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以节水、防沙治沙为主的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是武威的大使命”的嘱托,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原则,坚持以水定经济结构、以水定发展规模、以水定产业布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优化用水结构,转变用水方式,建立了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体系以及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破解“结构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命题,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被命名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创新节水思路

武威深居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是我国内陆河流域人口最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省的1/2、全国的1/3;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的1/3、全国的1/9。特别是长期以来,受落后农耕经济影响,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长期居高不下。2010年,农业灌溉实际用水量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83.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工业用水量只占5.3%,城乡居民生活和生态用水占11%。由于灌溉面积过大、种植结构单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单方水效益只有工业的6.3%。同时又因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优先占用了水权,严重制约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工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结构性缺水。

2010年初,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经过对全市农村乡镇、城镇工矿企业深入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制约武威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核心是结构性缺水。

什么是结构性缺水,主要是指因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不科学、过度消耗淡水资源造成的缺水。为此,武威市委提出,破解结构性缺水难题,根本的出路在于节水,节水的关键在于调整结构。通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坚持“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的原则,优化水资源配置,将水资源从高耗低效落后产业向高效低耗优势产业转移。

武威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起步阶段,在耕地持续压减、水资源长期短缺的条件下,要解决结构性缺水,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在调结构、增效益上下功夫。为此,武威市委提出了“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把发展设施农牧业放在实施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谋划实施,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设施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收入倍增的决议》《武威市设施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确定为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确定了“211”目标,即到2016年,实现农村户均2亩棚、1亩经济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把武威建成国家级设施农牧业示范区。

武威市坚持“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发展方向,强力推行“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民增收的难题和结构性缺水矛盾。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支持主体生产模式发展相关政策,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农民算好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经济效益账,综合运用媒体宣传、典型带动、现场观摩等方式,有效调动群众积极性,群众对设施农牧业从“要我建”变为“我要建”。通过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争取国家、省上现代农业发展、牛羊产业大县建设、蔬菜标准园创建等项目,支持设施农牧业建设。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抢抓贷款政策机遇,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办理流程,用足用好信贷支持政策,支持设施农牧业建设,面积由2009年的13.2万亩增加到2015年的85万亩,户均达到2.5亩;特色林果面积由13.3万亩增加到2015年的155.58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0%以上来自主体生产模式。设施农业延伸了农业生产期,节地、节水,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强。

武威市大力发展瓜菜、草食畜、林药果等节水高效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亩纯收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作物,使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因地制宜地推广垄膜沟灌、垄作沟灌、膜下滴灌等常规节水技术和滴灌、管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了工程节水、农业节水、管理节水的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体系。2015年,全市配套应用农业节水面积达到250万亩,实现了灌区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全覆盖,加快推进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全市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万亩,累计达到128万亩。民勤县被水利部认定为首批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

武威市合理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支柱产业,限制高耗水产业,对现有高耗水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光伏电、沼气等不用水或少用水的新型能源产业以及液体经济、核医疗、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截至2015年底,全市风、光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00万千瓦,为优化用水结构、增加用水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武威市以农业高效节水为重点,全力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效果明显。全市农业用水量由2009年的14.85亿立方米减少到2015年的11.33亿立方米,减幅23.17%,在全市农业用水总量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保持了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节水效益明显,经统计调查,全市农业单方水效益由2009年的1.93元提高到2015年的9.33元。走出了一条节水高效、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