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天祝:提升财力惠及民生

19.07.2015  12:55

  原标题:天祝:提升财力惠及民生

  自2012年起,天祝藏族自治县免除本县籍普通高中学生学费、住宿费、课本费,并为寄宿生每人每年提供1000元生活补助。由此,天祝在武威市三县一区中率先实现12年免费教育,并走在了全省前列。

  “作为一个国扶贫困县和省级特困县,不惜每年挤出1100多万元资金,为全县人民送上一份如此巨大的‘蛋糕’,天祝县改善民生的情怀可见一斑。”时至今日,社会各界依然对此频频点赞。

  事实上,12年免费教育只是天祝改善民生的一篇经典大作。一组数据显示:自2010年至今,天祝县投入的民生资金比例由71.8%增加到80.4%,特别是义务教育、城乡基本医疗等民生指标位于全省前列……天祝,用铿锵有力的脚步完美地诠释着自己的“民生观”——小财政惠及大民生!

  一

  作为国扶贫困县,天祝县始终无法回避自己与生俱来的“短板”——经济总量小、发展后劲不足、扶贫攻坚压力大……然而,在诸多“瓶颈”的严重制约下,天祝又不得不破解“从有限的资金中要民生”这个难题。怎样才能走出一条共赢之路?天祝只有一个选择:只有做大经济总量,才能增加财政收入;只要财政收入增长,才能有更多的钱惠及民生。

  2011年,天祝县筹资2100多万元扩建宽沟工业园区,并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园区成功升级,多个省内外企业入园发展,46户企业落地生根,近百亿资金注入天祝。仅此一项,天祝就为自己赢得了数以百计且源源不断的“造血”细胞。

  2013年10月,为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天祝县开展清缴各单位财政存量资金专项整治行动。仅3个月时间,专项整治顺利完成。此举又为全县的“钱袋子”多添了近两千万资金。

  短短4年时间,天祝县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34倍;一般预算支出增长1.2倍。财力的不断提升,使天祝逐渐拥有了改善民生的资本。

  二

  近日,天堂镇科拉村80后土族小伙子薛世鹏又扩大了自己的养羊规模。去年,他的羊棚共出栏羊500多只,纯收入近8万元。“今年估计能超过10万元。”薛世鹏说,舍饲养羊是他家增收致富的主产业。

  与薛世鹏走发展设施养殖业相同路子的松山镇中大沟村村民雷成爱,2007年起,通过政府引导发展设施农业,共建成日光温室5座,其中4座种植红提葡萄、1座种西葫芦。“年均收入8万多元,是打工收入的好几倍。”

  薛世鹏和雷成爱仅是众多设施农牧业种养户中的普通一员。近年来,天祝县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13.67万亩,户均达到3亩以上,数以万计的群众通过发展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实现了增收致富。2011年至2014年,该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3199元增长到5050元,年均增长19%,其中特色农牧业收入占60%以上。

  “富民才是最好的改善民生。”天祝县委书记张发基说:“改善民生,不仅要‘输血’,还应该‘造血’。”但为了提高群众的“造血”功能,仅发展设施农牧业一项,全县累计投入的资金达5亿多元。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近三年多来,天祝县共解决5.6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7.8%;硬化村组道路647.4公路,100%的乡镇和60.4%建制村实现了道路畅通;改造农村危旧房7950户,新建和维修村“两委”办公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78处、村卫生室83个、商贸综合服务社66家、互助老人幸福院28个……

  三

  2013年,天祝县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行并轨并提标扩面,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5元。华藏寺镇路东社区的藏族老人钱富才得知消息后喜上眉梢:“这样一来,我和老伴每年就可领到1800元。”

  作为一项惠及2万多人的民生工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标扩面看似简单,每个居民只是每月多领了5元现金,可县财政拿出的资金数目不小。天祝县财政局社会保障股股长王翠说,按当时基础参保对象2.4万人计算,仅此一项县财政每年就要增加144万元支出。“如果算上老龄补助标准上调等其他项目,仅对社保提标这一项,就多增加了近400万元支出。”

  改善民生绝不能省钱。近年来,天祝县始终尽县财政之所能,并集中有限财力啃“硬骨头”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甚至为了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尽力扩大民生资金出口。

  过去,天祝县有很多群众生活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深贫困山区,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发展难等问题制约羁绊,脱贫致富难度重重。2005年至2010年以来,天祝县每年拿出4000万元至8000万元,5年共移民16000多人。

  2011年以来,天祝县又大刀阔斧实施“下山入川”工程,3年筹资6300多万元,移民5681户26259人。2014年,投资32.37亿元的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建设工程又开工建设,计划3年搬迁安置高深山区群众3万人。这项民生工程让高深山区农牧民斩断了穷根,实现了生存、生产、生活环境的大转折,并在新的起点上开启了新生活。

  贫困程度深,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发展滞后,这是过去天祝县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天祝县通过持续不断地投入,“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劳有所得”已基本实现。更值得一提的是,短短3年时间,全县累计减贫4.66万人,6个乡镇、86个贫困村整体脱贫,贫困面整整下降了25.9个百分点。

  马顺龙 蔡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