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古浪县发展富民产业小记

06.11.2015  11:57

  原标题:党旗引领小康路

  古浪县黄花滩村党支部发展富民产业小记

  金秋时节的黄花滩村,漂亮的新农宅整齐排列,笔直的通村路绿树成荫,养殖暖棚内牛羊肥壮,日光温室里生机盎然。

  忙完一天的农活,欢快的音乐在新建的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上响起,村民们扭起秧歌、跳起广场舞,整个村子沉浸在一派幸福祥和中。

  黄花滩村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现辖14个村民小组,有732户3640人,共产党员75人,是古浪县黄花滩镇一个典型的移民搬迁村。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近年来,黄花滩村党支部一班人扎扎实实为群众兴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树立了一面抓党建促发展的鲜明旗帜。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体村民一步一个脚印,真抓实干发展富民产业,成了闻名全县的“产业发展先进村”和“首富村”。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7655元,高出全镇平均水平近26个百分点,高出全县平均水平近70个百分点。村党支部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标兵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黄花滩村党支部按照“选人、强村、富民”的思路,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注重选好班子,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注重将年轻有为、文化程度较高、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推选到村“两委”班子,全面提高班子整体战斗力。注重队伍建设,坚持“学”字当头,通过支部书记领学或集体收看远教节目方式,村“两委”成员进行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等学习每周至少4次,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为民服务水平。严格发展党员,注重从产业协会负责人、致富带头人和农民技术人才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实施分层管理,明确“培带”内容。今年以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发展党员2名。

  同时,将低保发放、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等事项,按“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办理,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按章程办事”的工作机制。

  “把羊养成金疙瘩,开着小车奔小康。”这不仅是黄花滩村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更是近年来黄花滩村大力发展主体生产模式、逐步实现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

  “要想让村子美起来,首先要让村民富起来。”黄花滩村党支部书记钟彪奎告诉记者,截至2014年底,全村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3358亩,户均达到4.6亩。成立了黄花滩众兴养殖专业合作社,推行“大园区小群体、小群体大规模”发展模式,养殖户统一购买种羊、饲料,统一进行销售,最大程度提高养殖效益。2014年,全村草食畜牧业总产值达960多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村党支部提出党员“七带头”争创目标,即带头掌握1门致富技术、带头发展2座养殖暖棚、带头帮扶2户困难家庭、带头培养1名合格党员、带头争当1名优秀党员、带头节约1滴水、带头栽植1片林,使广大党员学有标杆、赶有目标,真正成为推动全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党支部围绕主体生产模式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全体党员结合自身能力和特长优势,向村民做出公开承诺,每季度对党员履职践诺情况进行评议,95%以上的承诺事项得到落实,党员党性意识、履职能力、致富带富能力明显提高。今年以来,创建党员示范棚280座、党员示范林60亩,培树致富明星党员5人,“党员带着群众跑”成为新常态。

  几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累计改造危旧房186户,修建沼气池100多座、卫生厕所225座,自来水入户实现了全覆盖,培育农田防护林、生态经济林2685亩,全村人居环境初步实现了“绿、净、美”的目标。(记者 赵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