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十二五”交通项目建设纪实

06.11.2015  11:57

  原标题:我市“十二五”交通项目建设纪实

  深秋的武威,从雪域高原到沙漠腹地,处处呈现出一派活力四射的美丽景象。

  G30连霍高速、营双高速、金武高速、金色大道及正在建设中的北仙高速纵贯全境,武威东西南北进出口将全部打通,我市即将成为全省第一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市,也将成为全省第一个有绕城高速的市。武威,正在成为西北综合交通枢纽。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距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东接宁夏、南靠青海、北连内蒙、西通新疆,多条国省干线贯穿境内,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我市以构建西进东出、南展北拓的西北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丝绸之路黄金节点城市为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抢抓政策机遇,超前谋划,交通路网建设突飞猛进。“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公路交通项目850项,预计完成投资236亿元。至2014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2029公里,路网密度达36.2公里/百平方公里。

   超前谋划大力实施交通项目

  201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交通运输作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摆在重要位置,抢抓国家和省上一系列政策叠加机遇,结合全市公路网现状,认真谋划、论证,储备了一批重大公路建设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编制完成了《武威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四省藏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武威市交通扶贫开发规划》《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武威市交通扶贫开发规划》《武威市联村联户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规划》。这些规划的编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公路交通建设和项目的争取提供了科学依据。

  按照“规划大交通、建设大通道、构筑大枢纽、发展大物流”的战略目标,着力加强公路路网项目建设,通过改善公路交通条件提升区位优势、扩大经济优势,精心谋划建设了一大批便民惠民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今年4月7日,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动员大会召开。“6873”是省委省政府推出的重大战略:即从今年开始,用6年时间、完成投资8000亿元、建成公路铁路70000公里、实现“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广通”三大突破,从根本上解决甘肃交通发展不足的问题。

  “6873”交通突破行动为我市交通项目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把落实“6873”交通突破行动纳入“工作落实年”进行考核。认真制定全市“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和“十三五”全市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武威市“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全市主要目标和保障措施。

  市政协副主席、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范景林介绍,目前,北仙高速、天景公路等全市“6873”交通突破行动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十二五”期间,全市实施公路交通建设项目850项,预计完成投资236亿元,到2015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预计达到12300公里。

   金色大道城乡融合主动脉

  金色大道是我市交通路网建设的一项标志性工程。

  2012年2月4日,省委书记王三运在武威调研时来到金大快速通道武威城区段,认真听取了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关于通过建设高等级公路、带动城乡融合核心区发展的汇报后,王三运说:“这条路是武威推动城乡融合的金色大道。武威市闯出的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模式,符合武威实际,这个路子很好,可以概括为工业新型化、城镇带状化、农业现代化,希望你们按照这个思路大胆地去搞,务必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金色大道2011年7月开工,2014年12月初,全路段建成通车,一举结束了市域内核心经济区不能通过10吨以上大吨位车辆的历史。

  金色大道与已经建成的G30连霍高速、金武高速、双营高速和将要建成的G569线北仙高速公路依次连接,构成我市高速公路的主骨架。金色大道对外通过与国家高速网和普通国省道路网实现多向连接,成为大交通枢纽;对内构建通组团和园区、通乡镇和旅游景区、通村组的三级干支公路网络,形成交通骨架网络。

  金色大道并非单纯的交通要道,更大的作用则体现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上。该项目是省政府批准的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立足城小乡大、工业很弱、农业较强的实际情况,按照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和“工业新型化、城市带状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实施城乡融合战略,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金色大道为核心区的主动脉和脊椎,构建通组团和园区、通乡镇和旅游景区、通村组的三级干支公路网络,联通30个乡镇,1个国有农场和9个工业园区,形成“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的发展模式,惠及人口120多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0%,实现要素聚集、资源共享、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一路多得的提升效应逐步显现。

  金色大道的建成,真正成为生态保护的绿色长廊。按照“以金色大道为中轴,实施沿金色大道两侧扩展,构建绿化林带、经济林果区、居民区、设施农业区、高效节水大田作物区、外围生态区布局,加快形成现代农业和生态经济发展区”的产业规划布局,沿途培育千亩设施农牧业示范区8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区9个,生态经济林示范区10个,节水灌溉示范基地1.3万亩;沿公路两侧建成6米宽绿化带和50至100米宽特色林果经济带,形成百公里生态绿轴和特色林果经济长廊。

  金色大道的建成,真正成为惠及民生的致富路。永丰、黄羊、土门三组团城镇规模迅速扩大,“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的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基本形成。不断拓展了“下山入川”扶贫攻坚空间,在移民区建成公路500公里和133个乡村客运站、停靠点。同时,金色大道的建设,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干部群众盼望修路、支持修路、参与修路的热情不断高涨。在金色大道建设中,沿途园区、企业投资16亿元,建成荣华大道、荣生大道、天颐大道、庆兴大道等高等级连接公路134公里,建成连接景区、乡镇、村组公路167条1042公里。

  金色大道犹如一条丝带,将武威市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连接起来,使其逐渐成为特色产业聚集、经济社会统筹、环境条件良好、群众生活富裕的小城镇集群和新农村融合发展区。

   高速公路构建交通主干网

  高速公路具有通行能力大、行车速度快、运输效益高的特点,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市的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13年,我市境内永古、双营、金武三条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标志着武威西北交通枢纽城市雏形基本形成。

  金武高速是省委、省政府实施金武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支持武威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金武高速起点位于金昌市,终点与古永高速公路衔接,主线全长73.5公里,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该项目总投资31亿元,2013年11月20日零时正式通车。

  金武高速公路的开通,完善了我省高速公路网,使金昌和武威实现了全程高速直接相连,有效缩短了两市间的行车时间,形成1小时经济圈,对促进金武一体化进程,形成河西经济带、打造丝绸之路新经济带黄金节点意义重大。

  营双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73.9亿元,起点位于白银市景泰县营盘水,终点位于古浪县。在武威境内有94.65公里,途经古浪县新堡乡、裴家营镇、大靖镇等4乡4镇40个行政村,与G30线连霍高速公路相接。全长157.56公里,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建设。

  营双高速穿越荒漠微丘区、山岭重丘区、沙漠区及农田区,是我省在沙漠地区修建的首条高速公路,是定边至武威国家高速公路联络线的重要组成路段,连接青银、京藏、连霍三条国家高速公路,也是甘肃省公路网中部区域的重要通道。该项目不仅使北京、青岛等地经银川至拉萨、霍尔果斯的里程缩短近200公里,也打开了我省中北部的大门,打通了兰白都市经济圈、河西新能源区、宁夏银川地区和内蒙古“呼包鄂城市群”北向经济带的交通大动脉,还将陕、甘、宁三省区在陇中地区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对密切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与华北、东北各省市的经济交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年11月26日,途经民勤县的G569线北山(蒙甘界)至仙米寺(甘青界)高速公路奠基。这是2014年省市共建项目。项目起点位于北山(蒙甘界),北面与内蒙古自治区规划的G569线连接,途经民勤县、凉州区,终点位于仙米寺,与青海省规划的G569线连接,路线全长352.237公里,其中:主线长299.57公里,绕城连接线长14.947公里,哈什哈连接线长37.72公里,估算总投资207.74亿元。主线和绕城高速连接线按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哈什哈连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项目建成后,全市路网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对畅通武威与内蒙古、青海的快速联接,构筑西北生态安全屏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纵穿武威南北,连接内蒙、甘肃、青海三省,南展北拓,畅通东西,对于完善全省乃至西北地区路网结构,提升和保持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战略地位,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保障生态安全和国防安全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必将有力提升我市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带动建设西北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城市,促进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脱贫致富,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生态环境,也将使武威成为全省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市。同时,项目绕城连接线建成以后,武威绕城高速达到73公里,环绕350平方公里,武威将会成为全省第一个有绕城高速的市。北仙高速公路也将成为全省第一个地方政府与央企合作的PPP标杆示范项目。

  10月15日,记者在项目建设现场看到,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洒水车等施工车辆来往穿梭,加快施工。市交通运输局项目负责人魏斌介绍,截至10月底,已完成征地拆迁、路基清表103公里,完成路基填筑180万方,修建施工便道103公里;绕城高速连接线15公里已完成征地拆迁,施工企业已进场进行驻地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占年计划40亿元的40%。

   打通乌鞘岭“天堑”变通途

  2013年7月30日,对于经常经过乌鞘岭的司机们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日子。当日零时起,全长近44公里的乌鞘岭隧道群正式通车,标志着4300多公里的连霍主干线公路将实现全线高速化,过往司机不再翻山越岭,大大节省了车辆运行时间和运行成本。

  乌鞘岭自古就是河西走廊的门户和咽喉,古丝绸之路要冲,中国西部大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素以山势峻拔、地势险要而驰名于世。“盛夏飞雪,寒气砭骨”是它的真实写照。永古高速公路乌鞘岭隧道群地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平均海拔为2400米左右,属高寒、高海拔地区,地质构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同时,乌鞘岭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降雨(雪)量较大,年有效施工时间仅有四五个月。经过广大建设者四年多的艰苦奋战,成功穿越了有“中国地质博物馆”之称的乌鞘岭。

  “每到冬天,常常因为积雪造成大堵车,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交通事故。常年跑河西线的司机就怕冬天乌鞘岭积雪,现在乌鞘岭隧道通车,让人心里踏实多了。”一名司机说。

  永古高速公路乌鞘岭隧道群的建成通车,标志着连霍国家高速公路甘肃段高速化的最后一个“瓶颈”被打破,连霍国家高速公路甘肃段实现了全面高速化,乌鞘岭从此将不再是连霍国家高速公路上的“拦路虎”,乌鞘岭地区冬天常常因积雪造成的大堵车现象将有效消除,行驶乌鞘岭隧道群将比原来翻越乌鞘岭缩短时间四十多分钟,行车的快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大大提高。

  永古高速公路乌鞘岭隧道群的建成通车,对于充分发挥省会兰州对河西五市的辐射作用,实现我省东出西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我省扶贫开发和转型跨越,实现我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条公路打通甘蒙宁青大通道

  民勤(县城)至红沙岗一级公路,起点位于民勤县城,途经三雷镇、大坝乡、勤锋农场,终点位于红沙岗能源化工建材工业园区,全长70.686公里,概算总投资16.97亿元。

  该路是民勤县实施城乡融合战略的重点交通项目,是民勤县境内第一条高等级公路,是全市路网和省道路网建设重点项目,是交通部国省干线建设备选项目之一,是连接省道212线和G569线的一条重要经济干线,也是我市连接内蒙古的一条高等级公路。

  至目前,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8亿元,全线共栽植乔木13.24万株、灌木7.8万株,经过两年的新植补植和抚育管护,树木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已完成路基工程和桥涵工程,完成路面工程水泥稳定底基层69公里、水泥碎石稳定基层63公里、铺筑沥青混凝土下面层42公里;完成中央隔离带路缘石安装和砂砾回填40公里、现浇混凝土护坡30公里;完成稳定基层碎石备料58.8万方和面层碎石备料23.5万方。计划2015年底建成通车。

  该项目的建设,对于改善全省乃至西北地区路网结构,构建河西地区生态安全屏障,推进我省“3341”项目工程建设和“1236”扶贫攻坚进程,助推工业强县战略,促进民勤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悉,民红公路建成后,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工业园区通高等级公路的市。

  天互公路(天祝至青海互助)是我省重点藏区公路改建项目,该项目起点位于天祝县石门沟,接G312线,途经天祝县石门镇、赛什斯镇、炭山岭镇、朱岔峡、天堂镇,跨越大通河,终点位于天堂镇天堂大桥,接青海省岗青公路。线路全长72.48公里,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

  10月16日,市交通局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去年4月开工建设,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路基、排水工程、桥梁及涵洞全部完成,隧道全线贯通,正在进行内部配套装修,预计年底建成通车,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建成。

  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甘肃省路网结构,提高原有公路抗灾能力,改善交通运输环境,方便沿线农牧民群众出行、物资运输、产品销售。同时对促进藏区经济发展、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现已完成水土保持、压覆矿产评估、地质灾害评价等评审工作;办理了建设规划许可,征、占用草原许可;线路绕避了2处省级文物保护点;省林业厅、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同意了项目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走向设计;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完成并报省发改委备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评审会并出具了意见书;节能评估报告已报省发改委审查备案;土地预审报告已报省国土厅组织评审待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了省发改委组织的评审,可望近期批复。

  G338线是国家公路网调整规划新增的线路,起点于河北省海兴县,途经山西、陕西、内蒙、宁夏、甘肃,终点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天互二级公路和天祝至景泰(武威段)二级公路都是G338线在我市境内的过境段,同时也是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重点项目。据了解,天祝至景泰(武威段)二级公路起点于天祝县华藏寺镇岔口驿,与天互公路相连,途经天祝县华藏寺镇、松山镇、东大滩乡,古浪县干城乡、新堡乡,终点至景泰县寺滩乡,与营双高速公路寺滩匝道口和省道201线相连接。项目概算总投资约10亿元,路线全长108.69公里,其中主线长93.19公里,支线长15.5公里。天祝县境内73.38公里,古浪县境内35.31公里,全线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12米,路面宽10.5米。

  项目于今年8月初开始进行试验路段工程建设,现已完成路基清表56公里,拉通路基23公里,完成路基填筑土方60万立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85亿元。项目计划于2015年底拉通全线路基工程,实现南阳山移民点至天祝县城段基本通车,完成年度投资4亿元。

  天互天景公路项目是我市连接宁夏、青海之间的又一条大通道,也是天祝、古浪两县与周边省市连通的一条便捷通道,对于完善我市乃至全省路网结构,提升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扶贫攻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完善路网助力城乡经济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市按照“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要求,着力解决农村对外通道建设、市域内公路网络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客货运输等问题,农村交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说起交通路网完善带来的好处,民勤县南湖乡夹岗井村养羊大户叶建新深有感触,2012年以前,南湖乡是民勤县唯一一个没有通油路的乡镇。“那时候我们出趟门真是发愁,仅有的一条土路不但坑坑洼洼,而且路面窄无法会车,收购农产品的商贩不愿意到我们这里来。”

  为解决南湖乡群众行路难问题,2012年,民勤县投资3789万元,开建民南公路。3月初道路正式开工建设,8月底全线贯通铺油、竣工通车,一条62.32公里的四级公路由县城直通南湖,结束了南湖乡不通油路的历史,也实现了民勤县乡乡通油路的目标。

  “这条路建成后,不仅解决了沿线村社群众行路难问题,也成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有效带动了南湖乡及沿线村社经济快速发展。”南湖乡党委书记曹军义说。

  “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投资32.03亿元,实施农村公路项目784项,新建改建公路4980公里;建成乡镇客运站26个、行政村汽车停靠站697个,进一步夯实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基础。

  一条条崭新的柏油(水泥)路,让广大农民群众告别崎岖不平、泥泞难行、晴通雨阻的小路。通村公路,真正成广大农民的致富路、放心路、民心路。

  “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建设通过超前谋划,集约发展,路、站、运一体化配套建设。先后投资6.03亿元,开工建设了武威综合客运枢纽中心、民勤客运站、古浪客运站、天祝客运站、武威应急保障指挥中心等6个重点客运站和一批乡镇客运站、汽车停靠点。截至2014年底,全市拥有物流站场192个,客运汽车站107个,92个乡镇和1065个行政村开通班车。拥有营运车辆23457辆,其中:客运车辆4436辆(公交车310辆、出租车2149辆、班线客车1977辆),货运车辆19021辆。开通客运班线222条,其中:省际19条、市际38条、县际69条、县区内线路96条;开通城市公交线路18条、乡村公交23条。全市完成公路运输总周转量105亿吨公里;客运量4501.9万人,客运周转量31.4亿人公里,货运量3554.11万吨,货运周转量94.5亿吨公里。公路运输服务功能日臻完善,正在形成路、站、运一体化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

  公路通百业兴。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正在形成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道为骨架,以省道和地方高等级公路为干线,以农村公路为支线,国省道与农村公路互补、连接周边、衔接顺畅、覆盖全市、布局合理的公路网结构;连接兰州、西宁、银川、内蒙古、金昌、白银等省会城市和工业城市的快速通道已打通,承东启西、接南连北的西北交通枢纽城市雏形基本形成;国省道和地方高等级公路以及通园区、景区、乡镇、村组的公路网络不断配套完善,干支线路网结构明显改善,市到县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或超二级公路连接,县县、县乡之间由等级公路相连,境内公路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为我市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记者 何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