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创新实干筑富民强市之路

23.01.2015  08:04

  原标题:武威:创新实干筑富民强市之路

  马顺龙

  2015年1月18日,总投资约10亿元、路线长108.69公里的天祝至景泰二级公路开工建设。这是武威市建设的连接甘肃邻省的又一条大通道。

  近5年来,武威市干部群众最为感激的是省委、省政府对武威交通建设的关心,省交通厅、发改委等部门对武威公路建设的大力支持!感受最深的是公路建设日新月异,最满意的是四通八达的新建公路带来的便利。在外的游子回家惊呼:找不着回家的路!外来的游客感叹:武威处处是公路!

  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

  五年来,武威市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无中生有抓项目、有中生优增效益,严格标准选干部、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发展理念,全力实施工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立市战略,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武威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抢抓政策机遇,超前谋划,主动担当,公路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百姓满意。

  五年,武威市共实施公路交通建设项目748项,总投资192.9亿元。至2014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2029公里,是2009年的1.4倍。其中,高速公路450公里、一级公路46公路,分别是2009年的3.9倍和2.5倍。路网密度达36.2公里/百平方公里,是2009年的1.4倍。建成永古、营双、金武3条高速公路349公里,金色大道一级公路185公里,西武二级公路69.4公里;正在建设民勤至红沙岗一级公路70.7公里和天祝至青海互助二级公路72.5公里;开工建设北山至仙米寺高速公路民勤至武威段333公里、天祝至景泰二级公路108.69公里。

  五年,武威农村公路累计投资27.1亿元,实施项目689项,建成农村公路4036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137公里,是2009年的1.35倍。全市乡镇通畅率达到100%,比2009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建制村通畅率达到60.2%,比2009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

  五年,武威市乡镇客运站达到99个,建制村汽车停靠点达到814个,覆盖了全市90.3%的乡镇和72.4%的建制村,分别比2009年提高了9.7个百分点和44.9个百分点;100%的乡镇通班车,93%的建制村通班车,通班车率分别达到100%和93%,分别比2009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

  五年,武威交通运输建设通过超前谋划,集约发展,路、站、运一体化配套建设。先后投资4.71亿元,开工建设了武威综合客运枢纽中心、民勤客运站、古浪客运站、天祝客运站、武威应急保障指挥中心等6个重点客运站和一批乡镇客运站、汽车停靠点。目前,全市拥有物流站场192个,客运汽车站112个,已初步形成路、站、运一体化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1

  说武威交通建设,不得不先说武威金色大道。这是武威人民自己的高速公路,是武威人民值得骄傲的金色大道!

  2014年12月初,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金色大道全线建成通车。

  武威金色大道建设的快节奏、高效率,闯出了一条地方政府担纲公路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了省市共建国省干线公路的新模式,为全省公路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发挥了带动示范作用。

  金色大道,这是省委书记王三运为武威金大快速通道起的路名。2012年2月4日,王三运在武威调研时来到金大快速通道武威城区段,认真听取了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关于通过建设高等级公路、带动城乡融合核心区发展的汇报后,王三运说:“这条路是武威推动城乡融合的金色大道。武威市闯出的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模式,符合武威实际,这个路子很好,可以概括为工业新型化、城镇带状化、农业现代化,希望你们按照这个思路大胆地去搞,务必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武威市委按照省委书记王三运提出的“工业新型化、城镇带状化、农业现代化”的路子,科学规划,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做文章,在实现“三化”上下功夫,快速筑路,推进产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路多得的提升效应日益凸显。

  武威金色大道的建成,真正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坚强脊梁。建设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金色大道,是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提出、武威市委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决定的。这是发展新理念、跨越新路子。金色大道起点于武威市凉州区金太阳高新技术产业园,与G30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甘肃段)高速公路丰乐匝道口相连,并与金昌至武威高速公路交汇,终点在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与定(边)武(威)营盘水至双塔高速公路相连接。项目于2011年7月开工建设以来,举全市之力,力排各种干扰,投资48.4亿元,建设全长185公里、宽26米的高等级公路。金色大道对外通过与国家高速网和国省道路网实现多向连接,成为大交通枢纽;对内构建通组团和园区、通乡镇和旅游景区、通村组的三级干支公路网络,形成交通骨架网络。串接了核心区29个乡镇、1个国有农场,涉及人口120万和全市80%的经济总量,目前全路段建成通车,一举结束了市域内核心经济区不能通过10吨以上大吨位车辆的历史。

  金色大道是省政府批准的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威市立足城小乡大、工业很弱、农业较强的实际情况,按照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和“工业新型化、城市带状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金色大道为核心区的主动脉和脊椎,构建通组团和园区、通乡镇和旅游景区、通村组的三级干支公路网络,联通29个乡镇,一个国有农场和10个工业园区,形成“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的发展模式,惠及人口120多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0%,实现要素聚集、资源共享、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武威金色大道的建成,真正成为武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在金色大道建设中,武威城乡融合核心区产业的承载力和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断提升,沿途集聚了液体经济、食品加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汽车装配、碳基材料、保税物流、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等现代产业,建成10个工业园区、1个保税物流中心、4个大型物流园区,聚集各类企业2000多家,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品牌优、功能完善、竞争力强的工业集群,正在形成百公里工业经济长廊。按照“一轴一带、九线三区”的规划空间结构,努力把新城区建设成为综合性城市新核心区、特色突出的行政中心、形象鲜明的文体中心、生态和谐的宜居城区。目前,体育馆、博物馆、影剧院等新城区主要公共建筑和水务、农林牧、能源综合服务大楼,及金熊猫公寓、交通运输应急保障指挥中心、公安局业务技术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及农民工培训中心、银行业服务中心及规划测绘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大楼建成投入使用;武威市人民医院搬迁项目、上海红星美凯龙公司购物广场、万嘉国际广场建材市场正在建设之中;金色大道武威城区连接段道路、阜康路、雷海西路向西延伸段、金色大道武威城区连接线向南延伸段等道路建成通车。

  武威金色大道的建成,真正成为生态保护的绿色长廊。按照“以金色大道为中轴,实施沿金色大道两侧扩展,构建绿化林带、经济林果区、居民区、设施农业区、高效节水大田作物区、外围生态区布局,加快形成现代农业和生态经济发展区”的产业规划布局,沿途培育千亩设施农牧业示范区8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区9个,生态经济林示范区10个,节水灌溉示范基地1.3万亩;沿公路两侧建成6米宽绿化带和50至100米宽特色林果经济带,形成百公里生态绿轴和特色林果经济长廊。

  武威金色大道的建成,真正成为惠及民生的致富路。永丰、黄羊、土门三组团城镇规模迅速扩大,“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的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基本形成。不断拓展了“下山入川”扶贫攻坚空间,在移民区建成公路500公里和133个乡村客运站、停靠点。建成“下山入川”移民安置点38个,5.6万人顺利“下山入川”,先期下山的4.2万移民基本实现了“当年下山、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目标。

  在金色大道建设中,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干部群众盼望修路、支持修路、参与修路的热情不断高涨。沿途园区、企业投资16亿元,建成荣华大道、荣生大道、天颐大道、庆兴大道等高等级连接公路134公里,建成连接景区、乡镇、村组公路167条1042公里。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沿途建成新农村社区73个,涉及农户7659户,其中300户以上的新型社区50个,建设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0个,新改建学校27所。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形成了新型城镇,沿途乡镇土地价格成倍攀升,凸现出了明显的“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带状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用金色大道连接城乡,形成主动脉,把沿途所有的工业园区、物流中心和小城镇连接起来,打破区县行政区划,在优势地区聚集生产要素,加速城乡空间融合,带动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的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非均衡发展的崭新路径。

  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我们要围绕金色大道建设,集中布局生产要素,实现集约经营,加快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和新农村建设,强化城乡融合核心区功能配套,带动形成“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的发展模式,构建“工业新型化、城镇带状化、农业现代化、社会信息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

  近年来,武威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牢固树立“路域经济”的理念,把交通运输作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摆在全市的最重要位置,抢抓国家和省上一系列政策叠加机遇,结合全市公路网现状,认真谋划、论证,储备了一批重大公路建设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编制完成了《武威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四省藏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武威市交通扶贫开发规划》《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武威市交通扶贫开发规划》《武威市联村联户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规划》。这些规划的编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公路交通建设和项目的争取提供了科学依据。按照“规划大交通、建设大通道、构筑大枢纽、发展大物流”的战略目标,着力加强公路路网项目建设,通过改善公路交通条件提升区位优势、扩大经济优势,精心谋划建设了一大批便民惠民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实施公路交通建设项目2916项,估算总投资376亿元,预计到2016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5万公里。

  架桥修路,说起容易干起难。武威市在公路交通建设中,面对项目审批、资金筹集、征地拆迁等困难矛盾,首先是先干起来,在干中争取国家、省上的支持。将未列入国家和省上建设规划中的公路建设项目,放在实现武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全局中考虑,在缺少国家和省上资金项目支持的情况下,坚持自力更生,从能干的事情干起来,使项目建设进入了实施阶段,从而跳出了以往交通建设“上级不列项目就干等着”的老框框。如金色大道、民勤县城至红沙岗一级公路等项目,省发改、财政、国土、交通等部门及时对项目进行了审批;省政府批准将金色大道、民勤县城至红沙岗一级公路等项目纳入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和金昌至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出台多项政策给予支持;交通厅、省财政厅、省国投公司、地方政府自筹等方式筹资10.15亿元作为项目资本金;省交通运输厅划转两条二级收费公路用于武威公路建设搭建融资平台。

  武威市通过市场化方式,采取“不拘合作方式、不拘资金性质、不拘资金来源”的“三不”原则,采取施工企业自行贷款、垫资等方式,筹资加快公路建设。积极探索多种融资方式,最大限度激活民间资本、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工程建设。从2010年以来,甘肃荣华集团投资22.8亿元,修建了五条公路,共计166.8公里。荣生大道,是为带动凉州、民勤两乡镇近万名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修建的路。这条水泥大道全长64公里,总投资5亿多元。荣华大道总投资4.91亿元,全长31公里,于2012年10月全线建成通车。连接了G30高速、312国道、金色大道、凉古公路,涉及三个乡镇。天颐大道总投资3.3亿元,全长10.6公里,起始于武威中心城市天马湖,与城区北关东路相接,终点于颐养园。沿途连接了金色大道、荣华大道和凉古公路,涉及金羊、发放、清水、清源镇4个乡镇,是武威城乡融合核心区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民勤荣达公路总投资约2亿元,全长16公里,在红水河上架设240米长、18米宽桥梁一座。公路东接民武二级公路,西接荣达公司矿区,途径红崖山水库南坝墙红水河入口。金荣路是为推进凉州、民勤、古浪三县区城乡融合发展实施的重要工程。道路自古浪县黄花滩乡金色大道至凉州区荣生路,连接凉州区邓马营湖、民勤县南湖乡、古浪县黄花滩乡,途经陆港产业园和武威荣华高新产业园,贯穿腾格里沙漠。道路按国家二级公路标准设计建设,全长45公里,总投资8亿元。建成后,将成为腾格里沙漠生态治理的重要保障通道,凉州、民勤、古浪三县区之间的快速通道。对利用沙漠荒地拓展产业园区发展空间、推动武威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武威市出台了减免通行费水利基金、项目建设营业税返还、沿路特许经营权转让收入注入地方融资平台等多项优惠政策以支持公路建设,发挥了融资平台“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充分发挥市区县乡各单位各部门主动性,完成了各自辖区内的项目审批、征地拆迁、资金筹措和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坚持群众利益优先的原则,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诉求,及时化解了纠纷和矛盾,取得沿线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顺利完成了征地、拆迁任务,没有发生过强拆和“钉子户”现象,也没有发生过群体事件,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

  为了解决公路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武威市采取承担利息等方式,激励施工企业向银行贷款投入重点公路项目建设。5年来,共实现贷款8亿元,支持建设了金色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市上和受益县区注资5000万元,成立了武威市金大交通运输有限公司。2011年12月,进一步整合国有资产,扩大政府资本金至13.5亿元,占股份90%,吸纳社会资本1.5亿元,占股份10%,共同注册资金15亿元,组建了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搭建了政府融资平台。目前已通过金融租赁方式获得长期贷款3亿元,谋划发行额度为10亿元,期限7年的长期企业债券,积极探索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等融资方式。

  3

  这五年来,是武威市公路交通发展投资最大、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的五年。每条路的谋划,都是武威市委主要领导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决策的;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体现着武威市委主要领导多谋善断、敢为人先的智慧和勇气;每一个项目的建设,都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及省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厅、交通厅、国土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武威新井至红崖山水库防沙治沙生态公路项目是全市重点交通项目之一。项目的建设对于维护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工程,巩固和扩大防沙治沙成果,加快推进石羊河流域后期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完善路网结构,开发沿线旅游资源,加快红水河沿线百里生态经济长廊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起点位于古浪县直滩乡三道沟村,终点位于民勤县红崖山水库,途经古浪县海子滩镇、大靖镇、黄花滩乡、土门镇、永丰滩乡,凉州区吴家井、长城乡、九墩滩指挥部,民勤县蔡旗乡、重兴乡等11个乡镇和马路滩、土门、大靖、小西沟、扎子沟等5个林场,路线全长171公里,总投资1.5亿元。2013年10月建成通车。

  民勤地理位置偏僻,三面环沙,被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而且远离机场、铁路、国道干线等交通大动脉,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死胡同”。长期以来,落后的交通运输状况,严重制约了民勤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破解民勤交通闭塞、运输能力薄弱的瓶颈,真正使民勤走出“死胡同”,武威市委、市政府站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保障生态安全的高度长远谋划,积极为民勤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民勤县县城至红沙岗一级公路,是市委书记火荣贵为民勤长远发展、造福沙乡人民而谋划修建的,是民勤县到目前为止等级最高、投资额度最大的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红沙岗一级公路地处腾格里与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交汇地带,公路全长70.7公里,总投资16.97亿元,起点位于民勤县城,与民左路相接,经三雷镇、大坝乡、勤锋农场北侧、金阿铁路、红沙岗镇,终点与S212线相接。2014年11月26日,途经民勤县的G569线北山(蒙甘界)至仙米寺(甘青界)高速公路奠基。这是2014年省市共建项目,武威市人民政府为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起点位于北山(蒙甘界),与内蒙古自治区规划的G569线连接,途经民勤县青土湖、西渠镇、泉山镇、民勤县城、重兴乡。北山至民勤县城段长118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沙漠高速),路基宽度24.5米,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民勤县城至青海仙米寺段长194公里,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4.5米,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项目建成后,民勤路网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对畅通民勤与内蒙古的快速联接,构筑西北生态安全屏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勤红沙岗镇至东湖镇(白碱湖)路网改造工程项目,是全省迄今为止单项里程最长、建设规模最大、投资额度过亿元的第一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这个项目也是市委书记火荣贵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后谋划决定建设的。项目总投资1.48亿元,全长177.7公里,是连接民勤县红沙岗镇、白碱湖两大矿区的唯一通道,也是连通省道212线及民勤当地干线公路的重要连接线。该项目的建设实施,有力地推进红沙岗能源化工建材工业园区和石墨矿、西硝池、白碱湖等矿区的开发建设进程。目前在民勤,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各乡镇,贯通干支线,连接县内外的县、乡、村、社四级公路标准化网络已基本形成,交通路网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

  大交通支撑大发展,大交通拉动大增长。武威市已形成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道为骨架,以省道和地方高等级公路为干线,以农村公路为支线,国省道与农村公路互补、连接周边、衔接顺畅、覆盖全市、布局合理的公路网结构;连接兰州、西宁、银川、内蒙古、金昌、白银等省会城市和工业城市的快速通道已打通,承东启西、接南连北的西北交通枢纽城市雏形基本形成;国省道和地方高等级公路以及通园区、景区、乡镇、村组的公路网络不断配套完善,干支线路网结构明显改善,打破了农村地区自然封闭的状态,使得长期困扰农民群众“进不来、出不去,买不进来、运不出去”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如今客运班车、公交车、货车通到了家门口,有效地缓解了农村经济对公路的需求和公路运输量增长带来的压力,真正实现了人便其行、货便其流的交通致富路。

  武威公路等级的提高和路网结构的优化,提升了区域产业承载能力和招商引资吸引力,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全市形成了以金色大道为脊椎和主动脉的“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的凉古核心区,以民武路和民勤至红沙岗一级公路为骨架的“一心一带一片”民勤核心区,以312国道和G30为支撑的“一心一川两翼”的天祝核心区。目前,核心区已成为招商引资的引力,工业聚集的洼地。2014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810亿元,是2009年的43.5倍,近五年累计达到1929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5.5亿元,是2009年的6.6倍,近五年累计完成2524亿元。

  武威市公路交通建设高速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公路沿线建成一批新农村社区,打破了原有乡、村、组界限,集中居住、融合发展,形成了新型小城镇。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与周边乡镇有机融合,形成了一批成规模的现代新型城镇,有效地提升了全市的城镇化水平。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3.38%以上,提高2.5个百分点。

  武威市公里交通建设高速发展,促进了主体生产模式的推广。2010年以来,交通运输建设紧紧围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这个重点,优化公路网络,连通城乡销售市场,促进了产品流通销售。较大吨位车辆实现进乡入园,方便了客户上门收购产品。农民能以最快捷最短时间内将产品送进交易市场,疏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主体生产模式的积极性。到目前,全市发展设施农牧业达到78.7万亩、户均2.1亩;特色林果业达到121.2万亩,人均0.78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