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夜在公 此生留芳——追记甘肃临洮县长柴生芳

23.09.2014  10:11

   夙夜在公 此生留芳

   ——追记甘肃临洮县长柴生芳

  2014年8月15日凌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县长柴生芳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不幸去世,年仅45岁。

  8月18日,柴生芳出殡。这一天,男女老少齐聚县城,送别他们的父母官。送别人群中,有县城及近郊的居民,有跋山涉水远道而来的山区农民……一个县长的离世为何让他们如此不舍?

   不像县官,爱和农民交朋友

  8月15日中午,临洮县辛店镇苟家山村众多村干部、村民等待着县长柴生芳见证即将竣工的村社道路。不料,却等来了噩耗。

  “我当时还想,柴县长是不是骗人呢,咋不来了,没想到人没了。”苟家山村党支部书记杨成武哽咽着说。

  错愕之时,村民苟胜利不愿相信,打了好几个电话,最终从县政府工作人员口中证实了这个噩耗。

  8月18日,为了赶上柴生芳的出殡仪式,苟胜利等6名村民租了一辆面包车,早晨5时摸黑下山,只为见县长最后一面。

  8月18日,洮阳镇村民王会珍没来得及送柴生芳最后一程。22日,她来到柴生芳办公室,只为再看一眼他曾经工作、生活的地方。

  “我的问题虽没解决,但他还是给了我帮助,是个好人。”王会珍买了一个花圈,送到柴生芳坟前。

  在苟胜利、王会珍等村民眼中,柴生芳不是“县官”,而是他们的好兄弟、好朋友。

  “第一次来我家,就留下了手机号码,说有事可以随时找他。”苟胜利保存的一个小本记录了柴生芳11次走进他家的足迹,以及每次给予的帮助。

  对于王会珍等信访群众,柴生芳的办公室大门一直为他们敞开。

  临洮县副县长郭海莲说,柴生芳有句“口头禅”:不管信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没有理,能不能解决,都要耐心地把他的事听完。

   博士县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样描述柴生芳:声如洪钟,精力充沛,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爱读书,学识渊博,做起事来严谨踏实,“有博士范儿”。

  柴生芳的办公桌上,至今还摆放着两本大部头作品:《邓小平时代》和《论中国》。随手翻开,圈圈点点,书中大量的批注和感悟;29本工作笔记,170多万字,记录下他每一次开会、调研和学习的心得……

  临洮文化资源丰富,是灿烂的马家窑文化发源地,其历史文化遗迹如老子飞升地、战国秦长城起首等星罗棋布。但由于专业人才缺乏,丰富的文化资源一直未得到系统整合和挖掘。柴生芳的到来,打破了临洮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

  2013年12月,柴生芳担任临洮县长。工作笔记里,柴生芳写下期盼:“文化会改变临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