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

25.08.2015  16:24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出现经济增长动力与经济下行压力并存的复杂情况,增加了科学判断经济形势的难度。既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不确定性增多,其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又要看到中国经济呈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加快转化、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的明显特征。既要冷静面对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又要看到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大趋势,坚定促进和巩固经济稳定向好趋势的信心和决心。

库存调整等因素形成短期需求冲击,但冲击的影响近期正在减退。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内需求趋势性放缓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降促使企业库存加快调整,相对脆弱的供需平衡被打破。近期,短期需求冲击的影响正在减退,各项生产指标出现企稳回升的积极信号。6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呈现持续小幅扩张的趋势,表明生产和市场需求均有所回升。

产成品价格持续下降放大了需求冲击的影响,但价格下行压力有望逐步得到缓解。产成品价格下降与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快速下降相叠加,使得企业加快调整产成品和原材料库存,减少采购和生产,调整或延后投资计划。近期央行在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和预调微调,保持了货币信贷总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未来产成品价格下行压力有望逐步得到缓解。

财务成本高企制约了企业经济活动的扩展,但目前企业融资成本已呈下行趋势。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下,债务负担在营业收入中占比提高,挤压了利润空间,高杠杆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银行经营体制改革不到位、化解过剩产能进展缓慢、地方融资平台参差不齐抬高了资本边际利率水平,在经济增速下行阶段企业仍面临较高资金成本。近期,我国在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企业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上升压力趋缓,出现下行趋势。

社会融资规模同比下降引发紧缩效应,但多样化组合政策效应已开始显现。2014年以来,我国加大对影子银行、理财产品和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与规范,相继出台有关政策措施,使得银行表外业务有所收缩,部分表外业务重新回归表内。央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采取定向降息、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等措施,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在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的同时,注重发挥多样化组合政策效应,稳增长与调结构成效明显。(据《求是》2015年第15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刘世锦 吴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