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正宁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凸显综合效益

10.09.2014  12:45

    近年来,正宁县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关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坚持“退得下、栽得上、保得住”的工作原则,立足县域实际,注重工程质量,合理规划树种,加大补植力度,依法开展管护,使全县退耕还林工程起步良好,进展顺利,规模突出,凸显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是林地面积不断增加。 自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开始试点、2002年正式启动以来,目前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37.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4.0万亩、荒山造林22.5万亩、封山育林0.8万亩,均占上级下达任务的100%。经省级和国家年度核查验收,面积合格率和苗木保存率均达到100%和85%以上。先后建成了西坡乡西宋沟、湫头乡八仙疙瘩、永和镇丰和坡等万亩工程5处,千亩工程20多处,为全县新增林地面积14万亩,仅退耕地造林一项就使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9个百分点。

        二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如今,全县凡是涉及退耕还林工程的沟谷山坡、梁峁塬畔,到处都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昔日瘠薄荒芜的山地荒坡上栽植的各种树木都已长大成林,有的已经成才。所有这些都有效地改善了县域及周边的生态条件、环境条件和人居条件,也使工程区乃至全县的气候条件得到改善。风沙危害比以前有所减轻,野生动植物资源进一步恢复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土壤侵蚀逐年减少,提高了工程区的防灾减灾能力。老百姓高兴地说:“退耕还林后,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

  三是补助政策惠及农民。 仅退耕还林粮款补助一项,全县直接享受国家粮款补助资金共计21284.2万元,人均直接增收1050元,退耕户户均获得10976元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山后偏远地区的贫困程度。同时,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退耕后,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林业、副业和多种经营生产,一些地方还大力发展畜牧、林果、中药材等产业,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地方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健康发展。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林产品基地建设苹果栽植项目的深入实施,苹果产业再度焕发出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勃勃生机,成为农民致富兴家的重要途径。(庆阳市林业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