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负智商的“救护车用于采购”

09.11.2014  13:43

  5日上午10点多钟,在江苏句容大润发超市的楼下,一辆标志为120的白色救护车从容地停在了路边的人行道上,车上下来一男一女径直走进了超市。这一幕正好被网友发现,“急救车开到超市购物”随后在当地一家网络论坛“发酵”,引发网友激烈“拍砖”。院方回应这是工作人员去采购轮椅和拖鞋。(11月8日《扬子晚报》)

  按常理,急救车没事时就该在医院里待命,哪里也不能去,因为急救这档子事一般是千钧一发、人命关天的,有车待命都怕耽误了,更别说让急救车“开小差”去做其他事情。况且在我国大部分医疗急救资源都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如果诚如院方所说的“急救车也承担采购的职能”,在过去那么长时间竟然都没耽误过正事?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急救车“一车两用”不会影响正常工作,那么用于采购,应该常常出现在大超市卖场边上吧,当地网友早应该对此“奇观”有所耳闻,见怪不怪甚至是司空见惯了,为何又能在当地的网络论坛中掀起波澜了呢?

  很显然,院方的回应站不住脚,这番奇葩的言论又像是欲盖弥彰,是一次失败的“危机公关”。其他不说,基于一般伦理,急救车挪作它用,已经不对了,如果再承认被用来购物,无疑是错上加错,因为不同于一般的“公车私用”,私用急救车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流失,更重要的是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众生命安全应急保障权益;而解释说是“采购”,属于“挪作公用”,不管大众信不信,避重就轻,主观上的“恶意”就少了很多。

  与这些年不少单位出了什么丑闻就拿临时工垫背一样,有关方面抛出这样那样屡屡欺负大众智商的解释回应有可能并不是为了让人信服,而是想把严重的错误带上一层趋利避害的马甲与油彩。比如说“临时工”的潜台词就是涉事人员的所作所为是个人行为,并不能代表单位组织,故而也没有什么连带责任。诚如常人犯了错会辩解,不管辩解得多么扯淡,但至少主观心理上起到了“掩耳盗铃”的作用。

  欺负智商的话语泛滥还有一点重要原因,是说这些话成本很低,或者说几乎没有成本。比如辩解“临时工”的,相关部门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处理“临时工”个人了。即使严格起来,查明犯事的不是“临时工”,也一般不会追究单位对舆论说谎的责任。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纵容,导致“只挣不赔”的“临时工”托词即使饱受诟病,还是满天飞。

  类似的说“急救车承担采购职能”,没打算细究,也许真会把丑闻当作好事来办了,因为这事还可以折射采购力量的薄弱和短板。与急救相比,采购也很重要,要不是迫不得已,谁有胆量动用急救车来采购呢?必须要佩服有关人士“善于变通”的勇气。

  文/林旻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