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三会欲破融资贵难题 贷款利率波动性会加大
今年下半年,企业融资成本高的现状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下称“39号文”),提出十项举措,以采取综合措施,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39号文”明确责成 央行 等金融监管部门单独或共同负责一项或多项措施。8月15日,“一行三会一局”举行媒体吹风会,就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出多项政策举措。
央行:改进宏观审慎管理指标
今年4月和6月,为鼓励金融机构提高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需要支持领域的贷款比例,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央行先后两次实施了定向降准。
不久前,针对两次定向降准的效果,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马骏 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有几个数据可以反映效果。比如,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7%,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7个百分点。另外,6月末本外币涉农贷款增长16.6%,比全部本外币贷款增速高2.9个百分点。定向降准和最近出台的定向支持小微、“三农”的再贷款的作用应该部分体现在这些数字里面。
“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改进宏观审慎管理指标,主要还是在于优化管理、引导结构,并不代表总量的放松,因为今年根据调控的需要,在宏观审慎指标中,对"三农"、小微、中西部地区的参数做了微调,这样更好地体现出优化信贷结构的调控要求。通过这些手段,我们觉得有利于降低和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张翠微在吹风会上说。
张翠微表示,宏观审慎管理指标主要是以资本约束为核心,重在引导结构,总体上要保持总量的合理、适度。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中,经过三四年的实践,总结了很多经验,当然在操作过程中,银行下面的分支行有可能会出现对这个指标的理解、执行的偏差,比如有些地方会简单地用历史数据作为基数来测算。此外,对资本充足率的关注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央行觉得在这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银监会 :贷款利率波动性会加大
企业筹资成本近期波动明显,但未来贷款利率总体趋向平稳。
“从中长期来看,筹资成本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波动性会不断加大。”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包祖明在会上称,从银监会角度看,筹资成本整体平稳,而不是近期内大幅波动。包祖明表示,目前,整个筹资成本或者说银行的定价相对还是比较平稳的,有时候是随着央行利率导向的引导,它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这种波动性会加大。
包祖明表示,在目前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按照国际经验,短期内利率中枢会有一个上升的趋势,所以当前局部一些筹资成本的变化可能跟这个密不可分。从未来趋势的判断来看,贷款利率上升的空间应该不是很大。
“主要思路是小微企业比较密集的地方,以往都是贷款到期后还上再进行新的贷款,滋生了民间借贷和过桥贷款,这部分融资成本实际上某种程度上是目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包祖明说,银监会提出,对于符合商业银行信贷要求的小微企业,在贷款到期前,银行提前进行审核、预审。
包祖明表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要保持适当的货币信贷增速和流动性;要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要继续丰富债券发行方式、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利用 保险 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征信保障。
证监会:
支持未盈利高新企业 创业板 上市
证监会 正在抓紧制定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考虑在创业板建立单独层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以后,到创业板上市。”证监会办公厅新闻发言人 张晓军 在上述吹风会上表示,证监会正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实际、市场主导、责任到位、披露为本、预期明确、监管有力的股票发行上市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张晓军称,新三板目前也在考虑丰富做市商、协议转让等交易方式来活跃交易,丰富融资工具,完善小额、便捷、灵活、多元的投融资机制。证监会还在考虑要对证券公司、资管、直投、理财等业务,以及基金公司子公司业务进行检查,清理不必要的环节,缩短融资链条,强化与实体经济的直接对接。
债券 私募 发行制度方面,证监会正考虑容许新三板挂牌公司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推出并购重组债券、市政公司债券、可交换债券等创新品种。
保监会 :
保险+信贷,给小微企业增信
“今年1至6月,保险业通过信用保证保险和小额信贷的保证保险,为13.2万家国内小微企业获得了676.42亿元的融资额度。”保监会财产险部副主任何浩介绍称。
何浩认为,融资难主要是小微企业在正规的渠道里面达不到融资要求,只能转而去寻求比较高的融资渠道。如果引入保险机制,可以对小微企业进行增信,在正常渠道获得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在融资方面,保险除了自己能做一些比较小额的贷款之外,保监会推出保险+信贷的模式,给小微企业增信。
此外,保监会正在一些地区建立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集中投保平台。何浩称,在 江苏 、宁波、 北京 等地,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风险共担,将政府、保险、银行、小微企业联系在一起,共同解决环节融资难的问题。
何浩举例称,以宁波模式为例,政府牵头银行、保险两个行业,通过推出保险+信贷的新型融资产品及城乡小额贷款的保证保险产品,为初期创业的小微企业、农乡的种养大户等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保险支持,将银行和保险机构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担负贷款的风险。同时,宁波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对保险机构承保该业务不良风险的损失进行专项补贴。宁波建立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集中投保平台以来,累计发放贷款4323笔,累计支持宁波地区企业获得了融资贷款54.15亿元,累计发生的不良贷款只有127笔,已经解决了111笔,赔款不到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