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医期待借“屠呦呦效应”放松管制

20.10.2015  13:11

    因成功提炼防治疟疾新药青蒿素,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持续发酵的诺奖效应也让中医旋风顷刻间席卷西方,几经沉沦的海外中医学界也

    因屠教授的获奖而“热血沸腾”。

    比利时中医药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陶丽玲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准备起草文件,将尝试通过中医药研究所转给屠呦呦教授。”她与比利时中医界同仁还特地在自己创建的布鲁塞尔国医堂举行了庆祝活动,很多比利时患者也赶来欣然同庆屠呦呦教授获奖。

    “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等关键词接连攀上国际搜索引擎热搜榜,西方民间兴起久违的中医热。在海外中医专家看来,这份诺贝尔奖让中医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多认可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中医药欧美境遇冰火两重天

    在欧洲行医十多年的陶丽玲坦言称,“神秘的中医”风靡欧洲已有几十年,但一直以来都面临“民间热、官方严”的艰难处境。“而美国的情况要明显好于欧洲,美国的政策相对开放,国民对待中医的态度也较欧洲人更开放”。

    中医在美国发展起步虽晚于欧洲,但传入后,其本土市场后期壮大明显快于欧洲大陆。美国内华达州早在1973年就通过了中医合法化法案,这也是美国史上第一部《中医法》。不仅是针灸治疗,中药应用也正式合法化,该法案还承认了中医的独立地位,保障了中医不受西医影响。两年后,该州还进一步修改了该中医法案,规定保险公司支付针灸诊疗费用。

    美国目前有34个州承认了美国中医执照(NC-CAOM)考试,除少数州自行命题考试发证外,该证堪称全国统一上岗执照。自1982年成立以来,至今已颁发超过了两万份中医行医执照。而且按规定,应试申请者都必须接受过正规专业教育且具备临床实践经验,以保证从医规范及行医质量。

    与中医在美国的日益走俏背道而驰,中医的欧洲市场历史虽久却每况愈下日渐萎靡,尤其是在遭遇2011年《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颁布这一“滑铁卢”后,中医在欧洲的发展面临空前危机,地位及形象都岌岌可危。

    欧盟一纸禁令几乎令中草药产品绝迹欧洲,也只有包括荷兰、英国等少数几个未完全“封死”中成药的国家还在勉强维系进口销售草药及中成药。

    与中医结缘最早的欧洲第一大市场英国,早年曾出现已故前王妃戴安娜等贵族人士引领奉“扎针灸、看中医、喝中药”为时尚的盛况。英国皇室及贵族对中医药极为支持,英国皇储查尔斯还曾公开表示希望将中医药业在内的补充性医药纳入政府的国民保健计划。

    尼古拉斯·科斯特洛是欧盟委员会一名英国籍在职官员,曾派驻北京的经历也让他加深了对博大精深的中医的了解,因此也越发信赖中医。他回忆,当年像他这样不仅自己着迷中医疗效,还时常推荐鼓励亲友尝试中医的英国人不在少数。

    但也正因为英国中医行业不断壮大且利润丰厚,且英国行医资质要求宽松缺乏监管,最终导致庸医假药现象随之泛滥。再加上病患缺乏用药指导胡乱操作而导致服药副作用,之后主流媒体又大肆报道中医负面新闻,中医声誉在英国乃至欧洲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英国药监局后来也宣布于2014年4月30日起禁止一切未注册中成药在英国销售。这不仅给行医人员带来极大配药采购的不便,大批中药铺也在这场“灭顶之灾”中被迫谢幕。

    据统计,在英国执行欧盟禁令前,全英中医诊所和中药店不下3000多家,仅伦敦地区就达400多家。中医药业界每年营业额可达5800万英镑(1英镑约合9.64元人民币);中医药供应商达50多家,每年中医药行业涉及约1.5亿英镑生意。中医药业诊所每年超过400万人次的就诊量,约占英国医保病总人数的4%以上,病患支付的中医医药费用一年超过9000万英镑。

    《我们如何发明了自由》作者丹尼尔·汉南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发布评论文章称,欧盟基于中成药安全性及有效性考虑为由的“封杀令”,实际是保护本土西医企业利益需要,刻意贬低中医药价值而采取的政治手段。

    尽管遭遇禁售,英国人对中医的热忱并未消退。一项调研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年中,中草药市场需求依旧庞大。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许多欧洲普通患者因无法通过合法渠道购买中药而转向网上购买无证产品,这又变相加剧了中药安全性隐患。

    中医在欧洲可谓深陷进退两难泥潭,发展遭遇瓶颈。屠呦呦获奖的特殊意义也在于为苦苦挣扎于欧洲的中医指明了另一条柳暗花明的新道。

    “屠呦呦效应

    ”有望激发中西医合作

    正如美国中医药协会的贺信所提及,青蒿素来自传统中药,从中草药的提取物中找到具有抗疟疾效果的物质,是利用中西医相结合的科研方法的成功实践,国际舆论正倾向将中西医结合视为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

    源自东方的中医理论通常为几千年行医经验的总结,而不同于西医理论基于科学数据的研究方法,因而缺乏所谓的“科学依据”。在欧美医学界的角色也只是被定为“补充”主流西医的辅助替代疗法。直到近年,一些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的重大科研发现才渐渐唤醒国外医疗界对中医药的重视。

    客观而言,欧美医学总体水平非常先进,医疗体系也较为健全,却从根本上无法规避西医的治疗局限性,即误诊风险,西药副作用、滥用及耐药性问题。

    治疗原理不同的中医药则恰恰弥补了西医这一致命缺陷。许多慢性病、老年病、疑难杂症目前西医无法根治,此类遭西医医生“放弃”的病患往往求助于中医医师,且的确在治疗后获得了病症缓解甚至康复。

    基于现实需求,一些西方国家不得不重视、承认中医疗效,并逐步改革现有医疗保障体系,将过去曾被禁止的针灸、中医等传统医学方法并入国家医保,以降低病患就医成本。陶丽玲医师介绍,包括比利时在内的多个西欧国家已将针灸部分费用纳入了医保体系负担范围。

    英国卫生大臣杰里米·亨特也曾表示,只要有科学研究证明中医的有效性,那中药也可能全面被引入到英国全民医疗保险系统(NHS)。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及欧美研究人员,尝试利用用于分析复杂生物体系的西方技术与视人体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的中医理论相结合。屠呦呦效应有望激发这部分中西医合作。

    陶丽玲建议称,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一步推广还取决于国家政策,如建立交流合作机制。此外,除了技术层面的中西医药结合,从国家政策层面出发,鼓励加强科研机构、高等教育以及中外企业间合作,民间医者交流互访也十分重要。

    据已有文献记载,中医宝库拥有过万味动物、矿物和植物药,青蒿只是其中一味。屠呦呦通过中西医技术结合手段成功提取获得青蒿有效成分,印证了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的广泛空间,更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神药”对人类健康的作用远不止“保健”,实为中医的“治疗”功效正了名。

    □据《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