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舟曲县“5533”模式助推精准扶贫

25.08.2015  17:47

   中国甘肃网8月20日讯 (通讯员 姚剑)舟曲县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和全体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大胆尝试,务实创新,积极探索“5533”模式,构建群众致富、党员提升、干部强责、组织夯实的“多赢”格局,全力助推精准扶贫深入“最后一公里”,为全县87个贫困村和2.1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五支队伍”带民富

  一是派出党员干部当先锋。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党员干部的主战场,组建了208支党员先锋队,率先深入村组,认真做好工作宣传、政策解读、调查研究等工作。二是派驻扶贫工作队作主力。为全县208个行政村下派各级各类干部1128名,按照“33221”工作法,积极开展摸民情、贫困户建档立卡和三榜公示等工作。三是下派新生力量增活力。为全县87贫困村选派了“第一书记”,为121个行政村选派了121名干部到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特别是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下派党支部副书记24名,调整14名大学生村官和6名选调生到贫困村开展工作,解决基层党组织工作力量薄弱的问题。四是动员社会各界强监督。积极动员老村干、老党员及“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全面参与精准扶贫贫困户评议,传达群众声音,强化工作监督,确保精准扶贫各个环节工作公开公正公平。五是培育实用人才提保障。广泛开展“1+2+10”人才帮带活动,组织19名副高以上职称人员、38名中级以上职称人员长期对口帮扶指导380名党员群众发展优势产业;建立了190名农村实用人才尖端队伍,为精准扶贫提供人才保障。

   “五大工程”聚民心

  一是思想引领工程增添脑动力。以习近平总书记及省委王三运书记的一系列讲话学习解读为主,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信心与责任感,强化了群众对精准扶贫的了解程度,夯实开展工作的思想基础。二是难题破解工程增添攻坚力。对工作中出现的难题,做到党员先带头,对工作中出现的利益纠纷,做到党员先让步,以破解难题、全力攻坚的姿态和勇气,增强了党员干部群众脱贫的信心与力量。三是素质提升工程增添行动力。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对高素质、高学历、高责任心的党员进行集中力量的综合培训,再由党员通过以身作则、以己为例教育和引导群众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四是服务先锋工程增添保障力。充分发挥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开展政策解读、民声传达、矛盾化解、信息服务、民事服务等工作,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五是品牌党建工程增添号召力。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全面实施“一乡一品”党建特色品牌战略,建立了25个党建工作示范点,选树了40个民心党建先锋工程示范村(社区),充分发挥了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辐射效应。

   “三大培训”启民智

  一是动员培训提认识。召开县乡村三级精准扶贫工作专题会议,认真学习当前中央及省州县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文件及领导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全体党员干部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业务培训明程序。重点对各下派干部按照精准扶贫前期各项工作任务,尤其对贫困户识别、建档、公示等重点流程,开展了由县延伸到乡、村、组的业务能力培训,彻底杜绝因业务不熟影响工作进展的隐患。三是专题培训谋划发展。先后分2批共66人赶赴山东潍坊等地重点学习观摩农业高新技术,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同时,针对全县各村不同发展特点,重点对19个乡镇选派的100名致富带头人开展了以种养殖技术和从业资格培训,增强了脱贫致富人的引领力。

   “三大机制”解民困

  一是建立党员慰问机制助“难”。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每年的春节、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对动态信息化管理的党员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目前已对55户贫困党员进行了慰问,发放慰问金2.75万元。同时,开通了困难党员“帮助热线”,实现了帮助困难党员排忧解难从“定时”向“随时”的转化。二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助“困”。重点针对农村党员致富的信息困境、市场困境、技术困境等现实问题,通过组织劳务部门、市场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开展“工作对接、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实现了部门业务优势与基层实际需要的精准对接。截止目前,已结成161个帮联对子,提供创业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等236条,解决各类技术性难题42个,帮办实事好事30余件。三是建立资金扶持机制助“富”。按照“摸底先行、筛选为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每年以30万元的总资金标准,为全县19个乡镇有技术有能力有责任但缺少发展资金的农村党员,每人发放了1—5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着力打造一支既能致富、又能带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队伍,实现“先富带后富、最终到共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