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的“崖”

14.04.2016  01:43

    因教学工作的需要,常查字典,久而久之,养成了闲来翻看字典的习惯。近日闲翻最新版(第11版)《新华字典》,看到“”因“洪洞县”,有了tóng的音,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一些缘由。

    自1953年出版以来,《新华字典》共出了11版,“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商务印书馆副总编周洪波先生说,一些标准也在不断完善,“比如‘谌’字,姓氏用,过去只有‘晨’一个音,后来山西一个村的人来信,说他们都姓谌,但发‘甚’音,这次新版就吸纳了他们的意见,再比如(山西)洪洞县,‘洞’过去没有‘铜’的音,新版也增加了进来。像这些新的改动,将来在制定标准时,应该会予以考虑。

    由“洪洞县”我想到了榆中的“金崖镇”和“高崖镇”。“”在《新华字典》里的注音是yá。榆中话读ái,在当地,如果把“”读为yá,人们觉得很不习惯,甚至不知所云。记得多年前,一位开翻斗卡车的司机在县城百货大楼门前停车,操着一口河南话向我问路:“同志,去高崖(yá)怎么走?”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答曰:没有。司机说:“有呢,那里不是有个水泥厂吗?”我恍然大悟,他说的是“高崖(ái)”。

    自夏官营镇有了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后,双休日的榆中县城,有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的身影,县城太白东路的汽车站有“榆中——金崖”、“榆中——高崖”等地的班车,初来乍到的大学生在县城游玩后要回榆中校区,在车站候车,相互提醒,“要坐走金崖(yá)的车(‘榆中——金崖’的班车路过夏官营镇),不要坐错车,去了高崖(yá)。”让当地乘客投去疑惑不解的目光,当明白他们说的是普通话,“”就读yá,哑然失笑。

    本土的小学生有时候也不解,“”,课堂上老师教的是yá,平时说地名“金崖”、“高崖”的时候,怎么又变成了ái,这是怎么回事,语文考试,给“”注音,是yá还是ái。

    1982年,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明确了普通话的法律地位。“”在《新华字典》里没有ái音,就是说普通话里没这个读音。榆中的金崖镇、高崖镇是镇级政府所在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名镇,这里的“”,按普通话读yá吧,祖祖辈辈读ái,改不过来,读ái吧,字典里没有这一读音,这是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一大缺憾。

    “洪洞县”的“”,对我们很有启发:如果将金崖镇、高崖镇中“”的地方传统读音报与国家语委及《新华字典》编纂部门,为“”增加ái音,完全有可能。195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内涵规定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榆中方言是北方方言西北官话区甘陕方言片下的兰州方言区的一个小区方言,属于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增加ái音,并不违反普通话的定义。我留心过省市广播、电视的新闻,“金崖”、“高崖”的“”,播音员也读ái。如果在2021年第12版的《新华字典》里“”和“”一样,有这样的注解:“注: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高崖镇的‘崖’习惯上读ái。”这对当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很有积极意义。

    陆家崖、金家崖、高家崖……榆中带“”的地名很多,这样的地名兰州其他地方也有,如:安宁区的孔家崖、七里河区的崔家崖,让“”的地方传统读音ái在《新华字典》有一席之地,这对宣传兰州也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