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中水坡学校孩子们有个刘爸爸

25.10.2015  02:51

刘富堂老师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互动

    “是山里孩子纯真无邪、渴求知识的眼神把我留下了!”41岁的刘富堂培养了一茬又一茬的山里娃,今年已整整19个春秋。对山里孩子的情感,也从最初的“放不下”,变成了“离不开”。    

    生于斯,长于斯,执教于斯

    驱车赶到榆中县龙泉乡水坡学校的时候,已是午休时间。找到刘富堂老师的时候,他还在班里检查六年级学生的数学习题册。

    1996年,刘富堂从榆中师范毕业后,分配到龙泉乡武庄小学教书,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龙泉乡的山山岭岭。武庄小学4年带毕业班的历练,刘富堂主动请缨去全乡最远的洞口小学(现已撤并)任教。洞口村偏远落后,是龙泉乡12个行政村中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一个。刘富堂毫无怨言,一干就是8年。

    比起武庄一周上23节课,他在洞口小学上课更“”,每周要上接近30节课,教全校孩子的语文、音乐、品德、体育、美术和科学6门课,还要当班主任。

    “跟娃娃们唱唱跳跳,日子过得很充实!

    龙泉乡狭长,李家岔在高处,洞口却在最低处的深山沟里,再向外是陇海铁路,人烟稀少。

    刚去洞口的第一年,连自行车都没有。刘富堂每周一清晨6时离开家,步行4小时翻过两架山才能到学校。晚上,他只能一个人蜷缩在学校的土坯房里,听着外面呼呼的风声和一些莫名其妙的声响,心里发颤。日子难过归难过,生活再清苦,娃娃们见到的却始终是他的笑脸。

    “山里孩子可怜!刚到洞口的时候,学校里寂静到没有歌声,娃娃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音乐课。”洞口小学有架破旧不堪的脚踏式手风琴,一直“”着,居然被他用铁丝绑好了。他教孩子们识谱、唱歌,和孩子们一起手拉手兴高采烈地“玩‘六一’”,一起唱歌跳舞。大山深处终于有了飞扬的歌声,这歌声与快乐相连。这一刻,他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留下来!

    每天和孩子们共同上课、生活,“那时的感觉真像一个大的‘集体宿舍’,孩子们跟我亲得不得了”。刘富堂拿孩子们都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山里孩子同样有梦想,不能让一个娃娃掉队”。班里有名学生叫张健,人聪明,学习成绩中上,上到六年级突然一个星期没露面。刘富堂急了,和村上的书记一起去家里找,家长却说“念那么多书出来没用,不上了”。原来那些年在陇海线上出去打工挣钱的人越来越多,家里人眼热,也想让孩子出去。刘富堂看跟家里人说不通,想办法找到孩子,苦口婆心地劝他,最终说动了孩子。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一所技术学校,现在也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洞口还真是扎扎实实地教出了不少好学生呢!”这些学生中有的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教师和公务员等岗位。当考上中国石油大学的陈军和丁铎福手捧当年他买的一本数学辅导书向他深深鞠躬致谢时,刘富堂庆幸自己当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事无巨细都要管的“刘爸爸

    “留守儿童”是近年来出现在农村孩子身上的一个高频词汇。农闲时,山里的壮劳力基本都外出打工或做生意,学校里的老师倒成了孩子们见得比父母更勤的人。现在的水坡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六年制半寄宿制完全小学,都是龙泉乡水坡、张家窑、大坪、李家岔和水泉湾5个村的适龄儿童。刚上学就住校,许多低年级孩子不适应,因为想家哭得唏哩哗啦。刘富堂挨个地哄“明天教你打乒乓球”、“明天给你教一支《娃哈哈》”……学生丁虹的耳朵弄破了,鲜血直流,刘富堂立即带上班里的几名男生陪着去村卫生所包扎。赶上像去年秋季那样的大流感,有二十多名住校生相继发高烧,值夜班的刘富堂半夜爬起来陪着学生找村医,碰上病情较重的,背起来就走。后来村医逢人就夸:“刘校长是个好爸爸、好老师!”学生家长高敏说:“孩子交给刘校长,咱们就放心打工吧,他是合格的校长!

    孩子们都爱上刘富堂的课,在他的课堂上敢说话。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说话”正是他的用意所在,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刘富堂争论和解题思路的碰撞中,问题豁然明朗,学生也愿意“”进去了。这大概就是他所说的“让孩子快乐学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据龙泉学区校长梁年伟介绍,3年来,刘富堂所执教的班级,在每年学区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测中都高居前三。

    6年来,他一直在水坡学校默默培育、灌注着水的精神。他希望不只老师和学生,家长更应该重视教育,“滴水穿石”,从一点一滴做起。学校每个班都成立了“小水滴”中队,比学赶帮。

    “人就应该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把自己的厚度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就能够奔腾入海,实现自己的梦想,成就自己的生命。”刘富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